學生們下車后排隊走進校門
5月30日上午7點30分,一輛113路公交車自西向東行駛至亳州市第一小學南門,減速從入口駛入學校門前的小廣場。車輛停穩(wěn)后,學生們有序下車,在護學崗老師的引導下排著隊走進校門。記者看到,從車上下來的有十余名學生,學生們全部下車后,車輛從廣場出口駛出。
亳州公交在此次線網(wǎng)優(yōu)化中,開通和調整了多條針對學校的公交線路,加密了發(fā)車班次,為廣大師生乘公交出行提供了便利。公交線路優(yōu)化后,亳州市第一小學門前不僅增加了線路,113路公交車還將始發(fā)站和終點站設在了學校大門口的小廣場,學生們直接在僅公交車能進入的小廣場上下車,既方便又安全。
“我每天都是乘公交車上學,刷下這個公交卡就上車了,很方便。”亳州市第一小學三年級學生張鈺佳拿起掛在胸前的公交卡說,“司機叔叔車子開得很穩(wěn),車上還有很多熟悉的同學,每天乘坐公交車上學都很開心。”
“孩子現(xiàn)在每天都是乘公交車上下學,從小區(qū)門前的站點上車,直接開到學校門前,既方便又安全。”學生家長田鑫說。
田鑫家住亳州高新區(qū)世紀花園小區(qū),過去她一直都是騎電動三輪車送孩子上學,那時學校門前非常擁堵,雖然學校有值班老師引導,不讓接送孩子的車輛在學校門前逗留,但騎電動三輪車送孩子的家長太多,很多車輛在學校門前掉頭,亂停亂放。“因為車多,孩子小,我擔心不安全,都是看著她入校門才敢離開。”田鑫說。
自從城區(qū)開始對電動三輪車進行治理后,田鑫就處置掉了自家的電三輪,公交線路優(yōu)化后,其小區(qū)北門就有公交車直達學校,而得知孩子乘坐的113路公交車還直接開到學校門前的廣場,她非常高興,“孩子不用過馬路,直接就入校了,特別安全。”
據(jù)亳州市第一小學副校長修峰介紹,這次城區(qū)優(yōu)化公交線路后,亳州一小南門的公交路線從過去的2條線路增加為3條,此外學校西門也有公交經(jīng)過。因乘坐113路公交車上下學的學生比較多,市公交公司便將起始站和終點站設置在學校門前的小廣場。
“南門廣場有1000平方米左右,公交車停在這里很方便,也可以保證學生們的上下車安全。”修峰說,下午放學時間,亳州市公交公司還會增加調配來兩輛公交車,滿足學生們的乘車需求。(記者 曾瑩瑩 文/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