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了解到,北京市政府近日正式批復《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規劃提出,堅持城市跟著軌道走,提升綠色出行比例,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及功能布局,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北京城”。根據規劃方案,
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將達1625公里。
北京軌道交通歷經近60年發展,目前已形成包含783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及365公里市域(郊)鐵路的超大規模線網網絡,承擔著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居民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任務。
此次獲批的規劃方案中,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里,包括區域快線和城市軌道交通。其中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包含市郊鐵路線路及新建區域快線,由15條(段)線路構成,總里程約1058公里。
城市軌道交通由38條線路構成,包含地鐵普線、地鐵快線、機場專線等,總里程約1625公里。
規劃提出提高軌道出行比例。規劃全市綠色出行占比80%以上,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軌道交通占比27%以上。規劃還提出,構建“區域快線+地鐵快線”的快線體系,布局對角型地鐵快線,提升線網直達性及出行效率。全網實現“中心城45分鐘,副中心及多點地區(多點即北京市位于平原地區的5個新城,包括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區)至中心城30分鐘,市域跨界一小時”的服務。
規劃提出,要重點打造軌道微中心,塑造成為城市發展的活力空間與市民愿意前往的魅力空間。北京市規自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軌道微中心是與軌道交通站點充分融合、互動,可達性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備場所感和識別性的城市地域空間。北京市第一批共劃定了71個微中心,涉及14個區、28條線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