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業大勢
1、總投資90億!三一重能擬建設100萬千瓦風電制氫制氨等項目
近日,三一重能發布公告稱,擬建設年產能200萬千瓦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主機、葉片)、50萬千瓦風儲新能源項目及100萬千瓦風電制氫制氨項目,總投資90億元。
2、國華投資首個“風光氫一體化”項目生產出高純氫
11月22日至28日,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首個“風光氫一體化”項目——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氫項目成功完成建安工程中交,并順利產出超過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氣國家標準99.999%的高純氫,標志著國華投資掌握了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工程化技術,進一步夯實了“綠氫供應鏈”建設能力。
3、海水制氫!海南首個海洋能源立體開發示范項目開工!
11月30日,明陽集團東方CZ9海上風電場示范項目動工,這是海南首個海洋能源立體開發示范項目,將建設成面向無補貼時代“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立體化海洋能源創新開發示范項目。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500MW,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為海南提供49.5億度綠電,供206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83.4萬噸。
4、投資5億元!氫能裝備項目落戶江蘇如皋經開區
11月28日,江蘇匯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氫能裝備項目達成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5億元,主要生產氫能閥門、加氫槍、流量計、渦旋壓縮機等產品,計劃于2023年2月開工建設。
2
企業動態
1、200億!中石化擬建400公里輸氫管道連接京蒙兩地
中石化將投資200億元用于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建設綠色電力和氫能綜合項目。該計劃包括陸上風電制氫一體化工程和輸氫管道。這條輸氫管道長達400公里,將連接烏蘭察布的制氫廠和中石化在北京的燕山石化,管道的年吞吐量為10萬噸氫氣。相關項目將由中石化新能源公司“中石化新星內蒙古綠氫新能源有限公司牽頭。
2、上汽氫能重卡投運!加氫僅需20分鐘
據上汽集團官方消息,上汽49T燃料電池牽引車近日在上海投入了運營,承擔起汽車零部件的運輸任務,目前主要在上海嘉定、臨港兩大區域投入應用。這批49T燃料電池牽引車搭載的是捷氫啟源PROMEP3X燃料電池系統,系統額定功率達117kW,可在30秒內實現-30℃低溫啟動,能為車輛帶來良好的動力性、舒適性和環境適應性。
3
國際視野
1、印度尼西亞攜手沙特ACWA電力公司布局綠氫、綠氨項目
日前,印度尼西亞國家電力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PLN)和沙特阿拉伯可再生能源開發商ACWA電力公司簽署了一份關于在印度尼西亞開發為可再生能源設施配備電池儲存和開發綠色氫能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諒解備忘錄的條款,ACWA電力公司和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將共同研究若干種合作路徑,包括:600-800MW抽水蓄能項目研究,4GW電池儲能系統的可能性研究,以及開發由水力發電提供動力的綠色氫/氨設施。該協議為ACWA電力公司在該國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技術,提供了一條明確的路徑。
2、國際資本瘋狂進入,埃及綠氫經濟突然火了
作為COP27的東道主,埃及在這次大會上已經與外國公司簽署了十幾項協議,在蘇伊士運河經濟區(SCZone)建設綠氫工廠。這些公司包括挪威公司Scatec、丹麥航運公司Maersk、法國的EDF Renewables、澳洲礦業巨頭FMG集團旗下可再生能源公司FFI和阿聯酋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AMEA Power等。印度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ReNew Power近日也宣稱,將在埃及投資80億美元建綠氫項目。今年以來,已經有超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0億元)的項目簽署了意向。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