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騰訊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本季度營收1500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至487億元。第一季度,騰訊持續深耕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夯實云基礎設施、AI、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實力。
作為發力產業互聯網的重要場景,騰訊持續加碼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投入和建設,聚焦智慧高速、城市網聯、智慧軌交、機場航司、物流港口等交通領域,已經與眾多交通骨干企業達成深度合作,落地數百個場景應用。
依托云、圖、AI、5G、數字孿生等創新技術,騰訊積極助力交通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覆蓋率,助力產業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體驗。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加速數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交通是其中關鍵環節。智慧交通的探索與建設是長期過程,騰訊始終堅持交通強國建設的數字化助手定位,致力于成為智慧交通行業共建者,推動互聯網和交通行業的跨界融合,探索交通行業政企合作新模式。
持續加碼智慧交通,為交通強國戰略提供積極數字助力
面向交通,騰訊打造了“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驅動的數字底座,實時孿生貫穿感知、計算、決策到控制全鏈路能力,交通OS成為數字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行業應用生態的連接器,兩者共同組成數字底座,為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能力。
騰訊在交通領域持續引領標準建設,助力構建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跨交通、通信、汽車等行業,牽頭近20項、參與80多項“5G、交通、數字孿生”等相關標準制定,打造了全球首個5G車路協同開源平臺,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牽頭全球首個智慧交通數字孿生標準等。
在高速領域,騰訊聯合蜀道集團發布行業首個純雷達感知體系,打造多形態孿生高速,構建高速公路全天候通行環境。在成都第二繞城智慧高速項目中,雙方開發了基于實時孿生的車道級導航應用。在駕駛者的手機上,全車道、全場景還原的孿生高速也在實時運行,實現雨霧、黑夜等惡劣天氣下的安全出行。
在軌道交通領域,騰訊與廣州地鐵共建的新一代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穗騰OS,實現軌道交通設備和系統的互聯互通,降低應用開發門檻,該系統已在廣州地鐵多條線路應用,相關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同時在機場航司、物流港口、城市網聯等垂直領域,騰訊積極服務國航、南航、廣東機場、深圳機場、西安機場、昆明機場、招商港口、寧波舟山港、中遠海運、順豐等客戶,并深度參與5個車聯網先導區和多個雙智城市建設,落地100多個智能網聯應用場景,通過一部手機,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智慧服務。
“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驅動,為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法論
騰訊持續強化技術與產品在交通行業的落地,并在與政府管理者、交通企業、交通合作伙伴的服務和協作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雙輪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核心方法論,支撐未來交通生命體的實現。
未來交通一定是數據驅動的,騰訊“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驅動的數字底座能力建設,融合了人、車、路、網、云、圖,強化分布式云等基礎設施優勢,同時為雙輪驅動注入更多AI能力引擎,最終實現智慧交通的全感知、強計算、慧決策、泛觸達和可進化。
基于數字孿生各演進階段的關鍵技術,騰訊融入了自身對于數字孿生產業應用的理解,提出了“實時孿生”的理念。聚焦感知、分析、計算和AI深度學習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尤其是游戲科技貢獻的建模、AI渲染、自動化場景構建等核心能力,騰訊打造了實時孿生平臺。
交通OS是騰訊在業內首創的智慧交通操作系統,可以向下連接硬件設備及各類專業系統,實現統一設備控制和數據接入;向上提供低代碼、圖形化的交互式工具,使業務人員能夠真正參與到業務應用搭建,以及迭代優化工作中。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與出行總裁鐘翔平此前提到,交通生命體“自我進化”帶來的是底層能力到終端應用的雙向循環,實現數據資產的不斷沉淀,建設-管理-運營-服務的高效打通,將有效避免交通行業重復建設。
交通的發展直接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服務,智慧交通繼續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路、城正協同發展,騰訊將積極發揮技術優勢,推動互聯網和交通行業的跨界融合,與行業共建生態,共創美好交通的未來。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