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首條跨市自動駕駛公交在武漢新城開通,線路橫跨武漢、鄂州兩市,開通首年乘客可免費乘坐。
該自動駕駛公交為小型巴士設計,車身圓潤,車頭頂部裝飾著兩個具備感應功能的“小觸角”。車身攜帶傳感器、北斗衛(wèi)星定位、AI計算等,車內配備智能展示屏,實時展示車輛周邊的交通狀況、路況信息等關鍵數據,后臺還設置指揮中心對車輛進行實時數據監(jiān)管及存儲。
這條自動駕駛公交線路全長9.8公里,設有13個站點,在武漢新城展示中心和武漢地鐵11號線未來三路站之間運行。為確保行駛安全,車輛具備自動駕駛、手動駕駛和遠程駕駛三種模式,并隨車配備一名安全員。安全員無需操控方向盤,車輛能夠精準實現紅綠燈信號識別、禮讓行人、識別避讓占道車輛等操作。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安全員會立即接管車輛控制權,遠程駕駛艙的值班人員也可遠程接管車輛,保障乘客安全。
據介紹,這條自動駕駛公交專線,通過在沿線路段部署高清相機、雷達等智能感知設備,實現路網全息感知,并依托車路協(xié)同技術,實現車與路的智慧互聯(lián),有效提升車輛運行的安全性。
首批體驗的乘客楊柳對這條新開通的自動駕駛公交贊不絕口:“剛剛在變道的時候,遇到公交車跟它搶道,它及時剎住了車,安全之后才開始行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