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全國每5例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院外心臟驟停超75萬例。由于發作時往往病情兇險,心血管疾病因救治不及時釀成悲劇的概率極高。而在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已經被業界認為是提高院外心臟性猝死救治率的有效手段。
9月14日是世界急救日,在廣州,一個名為“公交AED守護計劃”的項目在當天正式啟動。據了解,該公益計劃由微信支付聯合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在廣州市政府指導下發起,旨在為每一輛公交車安裝AED,將公交車打造為“流動急救站”,助力改善急救支持性環境。廣州市民使用微信支付后,會出現“搖一搖”入口,搖手機即可解鎖一筆由包括騰訊微保在內的愛心企業與臻益科技基金會提供的小額公益金。公益金經用戶指定,可以捐贈到“公交AED守護計劃”公益項目上。此外,用戶還可通過“公交AED守護計劃”小程序進行公益捐贈,查詢AED車輛位置等。
另據了解,作為微信服務里的“保險幫手”,騰訊微保在向用戶提供高質量保險服務的基礎上,還持續通過參與“數字化公益”項目,助力改善國計民生。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與微信支付推出“公交AED守護計劃”后,微保率先作為保險企業參與其中,捐贈超50臺公交車AED,為乘客出行構筑起急救安全防線,讓救援更高效。目前,“公交AED守護計劃”已在廣州市首批落地,預計到年底,將有超600臺公交車完成AED配置,實現更廣泛的覆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