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周邊居民買菜,武漢地鐵集團在地鐵洪山廣場站4000平方米的地下商業空間,打造武漢首個地鐵站內平價菜市場——百大鮮生洪廣市集
4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探訪發現,位于軌道交通4號線、2號線洪山廣場站內的地下空間里,一個生鮮市場讓下班路上的市民能一站式采購菜、肉、魚、蛋和各種餐桌食材,給都市白領和周邊居民帶來極大的生活便利。同時記者了解到,這座地鐵菜市場的主要商戶是從過去的小東門菜市場搬遷而來,得到很多老主顧的追捧,成為洪山廣場區域最具煙火氣與人情味的生鮮市場之一。
地鐵菜場文藝范很足
4月12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乘坐軌道交通4號線在洪山廣場站下車,過閘機后從B出口出站,很快發現這片地下空間里出現了一座綜合性生鮮市場。
進入菜場,琳瑯滿目的菜品讓人目不暇接。記者發現,與平時經常逛的菜場相比,這座地鐵菜場有更多年輕的文創元素:蔬菜片區,幾乎每走一步就能遇到話語俏皮的招牌:知蔬達理、博覽群蔬、蔬香門第等等,還有諸如“菜兜一提,菜品滿滿”“看山河遠闊,也看人間菜場”等,將文藝買菜的氛圍拉滿,吸引很多年輕市民進到菜市場里選購。
“今年3月在下班路上發現這座菜市場后,每天坐地鐵回家都會來逛一逛,帶點菜回去,特別方便。”住在洪山廣場地鐵站附近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住在附近小區的人如果要找大的生鮮市場買菜,以前基本上會去水果湖,現在洪山廣場地鐵站有了地下菜場,我們這些住在附近的居民買菜可就便利了。”
電子屏幕顯示菜品價格和商販信息
記者注意到,每家蔬菜檔口前都掛有電子信息顯示屏,方便市民選擇菜品時了解具體信息。
“電子屏上有我的聯系方式,如果覺得今天的菜新鮮好吃,可以隨時跟我聯系定菜,給您留著!”在一家蔬菜檔口前,商販劉師傅介紹,市場里很多商戶都是從過去的小東門菜市場“轉戰”到這個百大鮮生“地鐵菜市場”的,不僅延續了過去的親民菜價,還提供了更先進的數字化信息牌,方便顧客選擇購買。
在劉師傅檔口的電子屏幕上,記者注意到,一個頁面標注出六種菜品價格,停留一段時間后跳轉到下一個頁面,在菜品信息之外,還專門標注了經營者的姓名、聯系方式以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維碼。
下班路上順手買菜價格更親民
“我們在這里經營了一個多月,主要客流是坐地鐵下班的市民,以及居住在地鐵站周邊的小區居民。”菜市場經營戶閔阿姨介紹,年輕人工作節奏快,下班路上到地鐵菜市場順手帶把菜回去,對他們是便利,給商戶們則帶來了生意。
正在現場買菜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每天傍晚回家后需要去小區周邊的蔬菜店、小市場買菜,“過完年發現地鐵站里有了這么大一座生鮮市場,品類非常多,下班回家路上就能順便買菜,方便省事。”劉女士說,她專門比較了一下地鐵菜市場和以前常買的街邊蔬菜店的菜價,發現地鐵菜市場菜價更親民。
因為交通便利、菜品多樣、價格親民,很多過去在小東門市場里買菜的老主顧們,紛紛跟著相熟的商販轉到洪山廣場地鐵站里來采購。采訪中,記者看到一位市民一口氣采購了總價400多元的小龍蝦、甲魚、鮑魚、生蠔等,“我就只認熟悉的這個老板,賣的東西好,價格公道,坐地鐵過來也非常方便!”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