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轄區隧道交通工程和附屬設施,改善出行條件,提升隧道健康等級,確保隧道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從而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5月13日,運城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啟動了呼北高速運寶段中條山隧道提質升級專項工程。
呼北高速運寶段中條山隧道全長9667米。該工程主要對中條山運城方向隧道路面、結構病害、照明和監控等進行升級改造。自5月施工以來,該工程就引起來往運城市和芮城縣兩地的群眾關注:項目施工進展如何?具體對哪些方面進行了升級?何時完工恢復通車?6月6日,記者前往項目施工現場進行了采訪。
從3月開始,運城南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在完成現場勘查、改造設計等前期工作后,通過省公安廳交管局報備并向社會公眾發布施工公告,在相鄰的連霍高速相關區域路段設置了告知提示牌,在運寶高速圣天湖、芮城東等收費站發放宣傳單和張貼公告,提醒司乘人員提前規劃行車路線。
同時,該公司多次與施工、設計、監理、高速交警等相關單位進行統籌協調,成立推進工作領導組和現場協調工作組,合理安排工期。利用當前有利的天氣條件,在今年汛期之前,采取“白+黑”“5+2”模式,確保施工期間道路通行順暢、施工安全有序。
當天,在呼北高速運寶段中條山隧道外,工人在使用壓路機壓實攤鋪好的瀝青路面,使其表面平整、厚度均勻,預計在兩天內完工。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施工工期要求,整個工程將于6月9日完工并恢復通車。屆時,隧道整體安全水平將進一步提升,行車舒適度也將大幅改善,對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項目施工期間,該公司對隧道內的設施設備、重點部位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充分利用隧道提質升級改造施工封道期,對問題進行全面整改,以安全為第一要務,并按照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對施工單位人員進行每周兩次核酸檢測,確保人員管理安全、有序、高效,將安全生產貫穿施工全過程。
5月13日,128名施工人員、28臺機械設備、46輛運輸車輛全部集結到位,開始有序進場施工。各單位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按照計劃全面開始作業。
6月6日,在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隧道內瀝青路面、鋼帶加固、照明設施已完工,工人在進行交通標線、照明調試等收尾工作。該工程現場工作協調組組長靳運生說:“中條山隧道以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車舒適性較差、噪音較高,而且路面經過多年磨損比較光滑,在隧道燈光照射下會影響司機行車判斷,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此次將隧道路面升級成瀝青路面,采用的是2厘米常溫超薄罩面,改造完成后,不僅路面摩擦系數提高、行車噪音小,交通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靳運生表示。
隧道經過長時間使用,洞身主體結構會發生變化。為保證隧道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安全,改善隧道裂縫,施工方使用鋼帶對洞身進行加固。目前,近500平方米的鋼帶加固工程已完工。此外,該工程還對地下暗管進行了改造,確保汛期排水順暢。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受隧道建設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前隧道內使用的是老式高壓鈉燈,不僅能耗高,而且亮度不均勻,維護成本較高。
為確保過往車輛行車安全,緩解司機進出隧道視覺差對行車造成的安全隱患,此次照明改造工程大力推進隧道綠色節能改造,將隧道內的老式高壓鈉燈更換為新式LED燈具,并配套智能化的后臺控制系統。
據悉,此次共安裝LED節能燈具2400余套,架設電纜2.3萬米,改造完成后,耗電量將節省50%以上。此外,隧道進出口加裝了卡口攝像機、雷達和洞口輪廓燈,打造智能卡口。
據悉,洞口輪廓燈有紅、黃、白3種亮燈模式,將根據天氣情況、早中晚時間段,以及隧道內的特殊事件等情況,通過洞外的光照度傳感器獲得隧道外光線情況,用調光控制器智能化調節燈光亮度及亮燈模式,從而更好地調節司機進出隧道產生的視覺差,最大限度地保護司機的行車安全。
除了實現綠色、智能照明,隧道內加裝的機電設備能夠結合后臺系統實現事件檢測,管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了解隧道內情況,不同于以往對講機、喇叭等人工檢測方式,今后對隧道內停車、拋撒物品等違法違規交通行為的檢測將更加智能、高效,盡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