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六院所屬城交院、測繪院、電化院和路安咨詢公司共同參建的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工程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南京地鐵7號線南段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實現重大節點目標,向通車運營邁出重要一步。
南京地鐵5號線是南京主城區重要的縱向地鐵軸線,南段工程全長17.14公里,串聯江寧東山副城、南部新城,設站11座。線路跨越崗地、秦淮河漫灘等多個地貌單元,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穿越多條運營地鐵線路、高鐵群、機場和繞城高速等敏感外部環境。南京地鐵7號線是南京首條全自動駕駛地鐵線路,南段工程全長10.66公里,設站9座。線路沿線地質差、地下水豐富,多次穿越運營地鐵線路、寧蕪鐵路、應天高架橋等。兩條線路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地質條件對項目設計工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城交院負責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五站五區間和7號線南段四站三區間的工點設計任務。項目啟動以來,城交院設計團隊迎難而上、勇于創新,努力實現地鐵服務功能好、工程風險低、環境友善的建設目標。積極通過科研課題攻關,解決了富水軟土地區超小凈距盾構2處下穿和1處上穿運營地鐵盾構隧道、零距離無覆土下穿修建換乘車站、超長距離與市政隧道疊線并行修建、220kV高壓線走廊下低凈空實施3座車站超深地連墻、臨近既有S3線車站及區間修建地鐵及TOD項目超深基坑群等關鍵技術,刷新了南京地鐵建設多項紀錄。
電化院負責南京地鐵5號線供電系統設計任務。項目設計團隊從智慧化和信息化方面對5號線系統進行提升,FAS系統設置消防信息數據平臺,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網絡通訊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各消防子系統監測數據的上傳、分析,實現消防報警信息及聯動設備的集中管理與信息共享,有效提升監控管理水平。供電系統設置線網電力調度系統,實現“線網調度+線路控制”一體化協同調控模式,使線網供電系統按照分級分層控制,提高跨線操作及故障處理效率,保障操作安全性。
路安咨詢公司作為南京地鐵7號線系統監理單位,監理項目部結合7號線無人駕駛與智慧車站兩大建設特色,帶頭組織各系統和機電單位建立BIM+GIS施工管理平臺和參與科技創新工作。在施工過程中,通過BIM+GIS信息集成平臺,建立設備和建筑的BIM模型,指導施工建設,提高施工效率。本次創新創優已獲江蘇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學術年會論文二等獎、優秀獎及BIM大賽獎、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監理項目部獲得科技創新組織獎。
南京地鐵5號線、7號線南段工程建成通車后,將對南京城區的交通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以上工程的順利驗收,充分展現出中鐵六院的專業技術實力及項目團隊的使命擔當。中鐵六院南京地區項目部將繼續以主題教育為引領,扎實推進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實干實效,確保全年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為實現線路高質量、高水平開通貢獻“六院”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