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豐臺區政府發布了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制定的《豐臺區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依照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豐臺區未來將重點推進五大發展行動,推動軌道交通產業質量、體量、能量全面提升。
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通過加強基礎研究、提高通信信號領域自主可控能力、推動關鍵零部件研發、加快運維領域研發產業化、推進首臺套產品應用5項任務,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高地。在產業矩陣再造方面,通過構建軌道交通產業矩陣、實施產業鏈“強鏈建圈”、聚集壯大鏈主企業、強化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應用場景開放5項任務,建設有效聯動的產業集群集聚地。在產業空間優化方面,通過打造一個示范基地、建設多個特色園區、構建高校科創走廊、拓展京津冀飛地合作空間4項任務,以優質空間布局帶動產業集聚。在外向合作提速方面,通過加強國際技術合作、促進國際科技交流、推進標準互認互信、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品牌4項任務,提高全球聯動創新能力。在專業服務提升方面,通過建強建優協同創新平臺、搭建人才精準服務產業鏈、促進金融賦能科技創新、推動“兩業”融合發展4項任務,提升產業生態服務能力。
緊扣大會“綠色·智慧·創新”的主題,圍繞豐臺區優勢產業環節和未來培育賽道,主論壇周邊設置了800平方米的軌道交通成果展覽區,包括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整車裝備、系統控制、通信信號和運營維保六大主題展區。展品涵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展示30余家代表性企業在數字融合、綠色低碳、高端裝備、智慧運營等方面的前沿創新成果,體現豐臺區作為全國軌道交通產業重要基地的雄厚實力和蓬勃未來。
展覽現場有中國中車的大功率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中鐵建工集團的綠色建造技術、京投裝備集團的低運能輕型磁浮電車等體現“綠色”主題科技成果;中國通號的列車控制系統、京投億雅捷的軌道交通云綜合管理平臺、騰達泰源的實施邊緣云平臺等體現“智慧”主題科技成果;北醒光子的三維激光雷達、奧克福的多功能AI+爬壁機器人、光比特的激光通信技術等體現“創新”主題科技成果。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