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19時左右,香港警方接到報警稱,兩輛輕鐵列車在天水圍坑尾村站相撞。
當地媒體稱,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至少24人受傷,部分人員已被送往醫院。
據悉事件涉及761P線及751線輕鐵,現場消息指兩車在近屏廈路與聚星路交界天橋底位置相撞。
大批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展開拯救,多名傷者分別送往屯門醫院、天水圍醫院及博愛醫院治理。
翻查資料,本月已經發生第二宗輕鐵相撞事件!
在10月4日上午,兩列輕鐵在元朗總站發生碰撞,3人受傷。
當時兩部輕鐵在月臺對開位置相撞,其中一列車空載,另一列車載有逾百人,事件中有3名女乘客(46至76歲)分別手、頸及腰痛,由救護車送到博愛醫院治理。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