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1日,第二屆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技術發展大會在天津召開。本屆大會以“綠色引領,科技賦能”為主題,圍繞軌道交通“安全、智能、高效、綠色”等關鍵技術展開討論交流,探索新時期我國軌道交通的發展之路,推動加快交通強國建設。
質量強國、交通強國、“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對軌道交通的技術革新和智能化、綠色化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將引發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的迭代升級和顛覆性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新型裝備的應用,為軌道交通注入了低碳、智能、安全、高效的推動力,以創新驅動引領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方天濱在會上介紹,作為軌道交通領域的規劃設計單位,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將繼續加強與各界合作,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為軌道交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屆大會也為加深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交流提供平臺。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何華武、王成山等專家學者就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發展、高鐵自主創新、智能化建設以及低碳綠色發展等議題作主旨報告,暢談前沿趨勢,促進產業發展。同時,活動還安排了“鐵路供電系統、受電弓與接觸網系統、城市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軌道交通機車電傳動系統”4個專題論壇,全方位探討軌道交通行業重點領域的前沿技術、行業趨勢和熱點問題,分享先進的解決方案和成功的應用案例。
據了解,本屆大會由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學會電氣化委員會、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為促進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加快推動我國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