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主軸位于大灣區經濟最為發達、單位人口聚集度最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走廊內,2017年客流密度為10963萬人,已趨于飽和。
◆2035年廣深港主軸客流密度將達到2.6億人,能力缺口約4000萬人。
因此,需新增1條高速項目來實現滿足廣深港交通需求,此外的8個城市主城區中心間客流聯系也需要高速通道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可否實現廣深港澳半小時真正同城化?其他城市中心間實現40分鐘同城化?
據此,陳湘生介紹了相關方面研究的大灣區磁懸浮線路,一共有四個方案,各方案主要途經站點如下:
四個方案都預留往北延伸至白云機場,往南延伸至香港九龍。
陳湘生表示,目前方案一為優選方案,但是否實施還未可知。“除了廣深,滬杭、成渝等地都在謀劃興建磁懸浮線路,看誰能率先上馬?!?/p>
在廣州市推進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建設情況發布會上,一張規劃圖顯示預留廣深磁懸浮線路,從廣州東站引出,經南沙,跨過珠江口后進入深圳寶安和前海,最終進入香港西九龍。
去年,深圳福田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印發,提出研究引入香蜜湖磁浮樞紐可行性。盡快開展香蜜湖磁浮樞紐規劃研究,加快廣深高速磁浮直通福田,實現福田與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城市群之間的直連直通。
廣州南沙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出,預留廣州東站至南沙區的廣深港高速磁懸浮通道和設站條件,打造南沙與香港、澳門以及廣佛肇、深莞惠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直連軌道走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