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迎來多個建設新進展,接連實現清江南路站、三汊河站車站主體結構封頂等多個重要節點目標,下關站、白云亭站提前完成還路節點目標。
南京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北起紅山新城站,南至江蘇大劇院·憲法廣場站,線路全長19.684km,均為地下線,共設車站16座,其中換乘站9座。
6月21日晚,隨著清江南路主體結構最后一塊頂板澆筑完成,清江南路站順利封頂。
6月26日,江東門站~清江南路站右線盾構始發節點也順利通過驗收。清江南路站位于水西門大街與清江南路交叉口,沿水西門大街東西向布置,為地下二層雙島三線車站。
江東門站~清江南路站區間始于清江南路站東端頭盾構井,沿水西門大街向東轉入江東中路向南敷設至江東門站,區間隧道主要穿越淤泥質粉質黏土、粉砂、粉質黏土夾粉砂地層。因清江南路站地處長江漫灘地層,地質條件差,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南京地鐵會同各參建單位凝心聚力,科學統籌施工安排,有效梳理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緊密銜接各施工工序時間,最終提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6月29日,9號線一期工程三汊河站主體結構也實現順利封頂。三汊河站主體結構的順利封頂,將為后續三汊河站~白云亭站區間、三汊河站~龍江站區間和車站附屬結構施工如期實施創造條件。
三汊河站位于江東北路與有恒路交叉口南側,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工程地質條件較差。為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南京地鐵會同參建單位多措并舉,要求工區加大人、材、機的投入,通過精細化組織、網格化管理、標準化施工,克服施工場地狹小、基坑東側緊鄰沿街商鋪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平穩順利的完成主體基坑開挖和結構回筑。
為保障惠民大道橋改隧工程建設,提高周邊路網分流能力,南京地鐵強化管理,在9號線下關站和白云亭站建設過程中,對圍護結構施工階段到基坑開挖和結構施作階段的基坑自身風險、周邊環境風險進行全程管控,克服了工程在長江漫灘深厚淤泥地質、緊鄰大面積老舊房屋建筑等困難條件,分別于6月20日、28日提前完成熱河南路疏解道路改造節點目標。
下一步,南京地鐵將繼續攻堅克難,加快白云亭站、下關站及下關站~白云亭站區間的建設,確保實現城北片區三大工程工作協調機制要求的下階段還路節點目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