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京投所屬軌道公司獲悉,連接未來科學城與中心城區的地鐵17號線北段將在年底與乘客見面。其中,回天行動計劃重點項目之一的北京地鐵17號線昌平段正加速建設,目前車站已全面進入裝修階段,預計8月底裝修完畢。
京投所屬軌道公司一中心工程部甲方代表周友良介紹,目前北京地鐵17號線01標項目土建施工全部完成,未來科學城南區站、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及公交換乘中心裝修工作已經全面啟動,裝修材料等正陸續進場,材料全部運送完畢后將進入快速裝修階段,預計8月底完成裝修施工。開展裝修工作的同時,現場也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設備單機調試,“我們通過優化設計,減少交叉作業、加強一線調度,合理安排施工時序等措施,解決了工作量大、場地狹小、交叉作業等難題,保障了工程的順利推進。”周友良說。
據悉,北京地鐵17號線01標項目包含兩站三區間,分別為未來科學城南區站、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天未區間盾構井——未來科學城南區站區間、未來科學城南區站——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區間及未來科學城北區站——終點區間,全長約2.86千米。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科學城南區、北區站包含著進行一體化開發、實現共建的地塊,未來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的地鐵地下空間一體化工程,使寫字樓、商場與地鐵車站“融為一體”。
“目前一體化項目已見雛形,下層是地鐵,中間層是公交換乘中心,上層是高端商業區。這種大體量、全一體化模式在北京屬首例。”周友良介紹。未來,乘客從地鐵站廳便可乘坐電梯前往樓上商場、寫字樓,停車場與地鐵站廳平行而建,乘客開車駛進停車場后,推開通道門,可直接進入地鐵站廳乘車,免去繞行麻煩。
在裝修方面,兩座車站也頗具亮點。未來科學城南區站周邊以企業總部為重要屬性,所以車站主要以創新科技、開放共享、低碳節能、和諧生態為切入點,以鋁板和微晶玻璃塑造具有商業科技氛圍的地鐵站,打造科技創新區域特征。未來科學城北區站位于華潤地塊周邊,更多以科研機構及住宅為主,結合文化主題,定義本站的顏色為藍綠色。在裝修設計上,車站選擇極具“未來科技感”的藍色、白色作為主色調。白色在未來科技中代表未知與包容,預示了未來科技與傳統文化的交融;藍色則給人以廣闊、無限聯想的視覺感受,寄予了人類對于未來科技的向往。通過主色調的明度、純度對比控制視覺刺激,讓市民共同見證未來科學城前進的步伐與未來發展的規劃。
據了解,北京地鐵17號線是一條貫穿中心城南北方向的交通干線,呈現“L”形走向,北起昌平區未來科學城北區站,途經朝陽區、東城區,南至亦莊站前區南站,南北貫穿北京中心城區。其中,北京地鐵17號線昌平段包括未來科學城南區站、未來科學城北區站、天通苑東站3座車站。全線開通后,將在天通苑區域東側形成南北向快速軌道交通聯系,通過與北京地鐵13A線換乘,擴大回天地區軌道交通線網服務能力,有效實現客流的快速引導和疏散,實現回天地區站點750米半徑覆蓋率由28%提升到41%的目標任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