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凌晨,在市交通運輸局、市排水管理辦公室指導及大力支持下,合肥軌道聯合中鐵建大橋局、屬地排水所等多方單位,在大東門站組織開展了合肥市軌道交通城市防洪應急演練。合肥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沈永明、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董建民、合肥軌道總經濟師鄭群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演練活動。
演練場景構建為:
合肥市氣象臺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雨情較大、道路積水,運營車站、
在建出入口等有雨水倒灌風險,
影響乘客安全,情況危急。
演練過程中,車站工作人員接到氣象預警后立即巡視車站出入口等重點部位。汛情發生后,車站工作人員迅速開展先期處置、落實險情報告,適時啟動應對方案和應急聯動。
隨著汛情增大,事態升級,各崗位人員嚴格執行車站、線路關停標準要求,加強運營與建設、運營與屬地排水等部門之間協調聯動,開展聯合防汛搶險,工作人員適時進行乘客情緒安撫及引導轉運工作。
本次演練活動貫徹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應急響應程序簡明清晰。車站負責人、調度、司機等崗位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嚴格履行“先決策、執行,再報告、報備”要求,主動作為、盡早決策,果斷采取處置措施;各方單位之間協調聯動迅速有力,達到了檢驗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及宣傳教育的預期目的,有效提高了應急搶險效率,有力推動合肥軌道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