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由陜西軌道交通集團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成立的軌道交通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揭榜掛帥”首批項目啟動儀式順利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方紅衛宣布項目啟動。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何雅玲,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飛,市領導和文全、孟浩,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出席。陜西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宋揚講話,陜西軌道交通集團總經理黨延兵,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柴渭致辭。
軌道交通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于4月8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掛牌成立,是陜西軌道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軌道交通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軌道交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實踐;也是陜西軌道集團依照“四主體一聯合”新型模式,走好產學研融合創新發展新路徑,打造的軌道交通原創技術策源地和孵化器。
啟動儀式上,共張榜公布了“車輛牽引與智能運維”“信號與智能調度”“智慧服務”“綠色軌道交通”“智慧社區與智慧園區”首批五個研究方向共33個科技創新項目,現場16家企業及西安交通大學負責人共同揭榜,并向41位項目負責人頒發“軍令狀”。據悉,創新研究院將采用目標導向的項目制管理方式,引入“揭榜掛帥”“賽馬”等新型科研組織模式,按照“需求引領—項目策劃—組建團隊—技術研發—成果評價—知識產權轉讓或孵化科技企業”的路徑,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我省軌道交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實施,切實解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領域中的痛難點及“卡脖子”問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