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上午9時許,軌道交通新港線西延線鋼都花園站第一根鉆孔灌注樁正式開鉆,這標志著該車站正式進入實體施工階段,也順利實現了2023年新港線西延線工程開工建設的節點目標。
鋼都花園站開工現場
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徐錦斌介紹,新港線西延線鋼都花園站位于友誼大道與園林路交叉路口,沿友誼大道東西向敷設,與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共廊道設置,和12號線采用十字節點換乘,為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線路新港線西延線工程的重要站點。該站為地下一層側式站,總建筑面積23411平方米,外包總長511米、總寬62米,共設置出入口3個、風亭4組,同步建設與12號線聯絡線長約181米。
施工方中鐵十一局武漢市軌道交通新港線西延線常務經理明月介紹,目前,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在進行鋼都花園站范圍內高架橋樁基、墩身及電力管廊施工,12號線鋼都花園站正在進行剩余車站圍護結構施工,路口多個項目施工作業面重合,工期相互交叉。為避免高架橋施工完成后,新港線鋼都花園站無建設條件,項目部通過加強與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12號線鋼都花園站項目相關單位的對接,積極主動對外協調,有效統籌各方資源,迅速創造施工斷面。
徐錦斌介紹,在市城建局、市發改委等職能部門大力支持下,科學論證雙方項目建設時序、交通組織和建設條件,精心組織,搶時間、抓進度,加快新港線鋼都花園站各項工作進展,跑步進場,在一周內完成場地打圍、施工場地布置及準備后順利實現開工建設。項目部為保障施工進度,協同前期部、技術部,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反復研究優化方案。結合工程特點和現場環境,提前策劃場平布置及文明施工,并以公司安全生產《標準化手冊》為藍本,多措并舉,落實“首件驗收,樣板引路”制度,在做好現場文明施工標準化的同時,提升現場安全、質量精細化管理水平,順利完成新港線西延線工程一季度開工建設開門紅目標。
鋼都花園站開工現場
新港線西延線工程均為地下線,主要沿二環線(發展大道段)、二七路、國盛街、友誼大道、工業二路走行,向東接至新港線一期工程起點工業四路站。利用鐵鋪嶺車輛段,共享7號線、19號線主變,利用國博控制中心。線路銜接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兩個大型交通樞紐,可實現新城與主城的快速聯系,對引導城市沿放射性軸向發展起重要作用。
新港線西延線工程換乘站多,共設置7座換乘站,漢口火車站與已運營的2號線車站、遠期13號線車站節點換乘;唐家墩站與已運營的6號線車站節點換乘;竹葉山站與已運營的8號線車站通道換乘;二七小路站與已運營的3號線車站通道換乘;二七路站與已運營1號線車站、規劃的14號線通道換乘;余家頭站與在建5號線車站通道換乘;鋼都花園站與在建12號線車站節點換乘。
新港線西延線有效解決了軌道交通前四期規劃中部分綜合交通樞紐間缺乏直通快線問題,串聯武漢火車站和漢口火車站,強化了兩大對外交通樞紐的軌道交通支撐,將進一步實現城市內外交通快速轉換,加快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建設。線路建成通車后,未來兩大國鐵站通過地鐵直達,漢口站至武漢站的出行時間將從現狀70分鐘縮短至25分鐘以內。
(極目新聞記者 呂銳 |? 通訊員 曾斯 袁永華 洪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