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南昌市政府舉行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南昌深入實施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攻堅行動,按照“謀項目、促在建、爭新建”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進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建設,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都市圈綜合交通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會上,南昌市發改委相關發言人介紹了大南昌都市圈軌道交通攻堅行動的意義、推進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新聞發言人就南昌市第二輪城市軌道線網規劃進展情況,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新聞發言人、副總經理曾欣就目前南昌市軌道交通基本運營及建設情況、第三期建設規劃情況、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建設情況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便捷高效”
不斷織密城市軌道交通網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市搶抓國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機遇,大力推動城市軌道項目提質增速取得積極成效。
我市第一輪城市軌道交通主體線路均已建成運營。現已開通1-4號線,總運營里程約128.6公里,設站94座。目前正在全力推進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三條延長線項目建設,在建里程31.75公里,設站19座,總投資241億元,計劃2025年底建成通車。
今年以來,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全力推動在建項目提質增速,積極克服疫情防控、征地拆遷、交通導改等困難,保安全、抓進度、優質量,有效保障了3條延長線均按計劃節點順利推進,19座車站除機場站外,其余18座車站均已全面開工。建成后可快速連接機場、高鐵站和中心城區,實現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零換乘”。
加快落實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編制完成《南昌市第二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加快推進南昌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聯動推進軌道產業發展。依托軌道項目建設,帶動軌道產業發展,積極打造南昌軌道交通千億產業園,著力構建“產、學、研、用、投”一體化的軌道產業生態。
今年6月,首批南昌自產業主制造的地鐵盾構機在產業園順利下線,有效填補了省內高端裝備制造空白,也將進一步帶動本地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地鐵盾構機是地鐵隧道掘進的專用“神器”,目前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工程已使用了7臺產業園自主生產的“南昌造”盾構機,實現了地鐵盾構“南昌造、南昌用”。
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是全國首個由地鐵公司獨立開發、建設、運營、融資的特色園區,是南昌市重點打造的22個特色產業園之一。在產業布局方面,主要以智慧軌道交通為引領,重點圍繞裝備制造、建筑施工、設計研發及智能運維進行“1+4”產業布局,著力形成與國內同類產業園差異化競爭格局。
產業園區自去年開工建設以來,始終堅持“邊建設、邊招商”的思路,呈現出“主導產業落地生效、知名企業不斷集聚、發展勢能初步顯現”的特點。在園區建設方面,現階段約14萬㎡的標準廠房已基本完工,占地面積約30畝的定制廠房已交付企業并投產。在招商方面,已有32家企業注冊落戶園區,如株洲電氣時代、北京博得、北京太格、江西華伍制動、上海泰雷茲、上海寶信、廣州佳都等一批機電設備及車輛零部件生產制造的行業龍頭企業。
曾欣表示,軌道交通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市場潛力大、產業鏈條長等突出特點。接下來集團將積極發揮產業園優勢,主動作為、搶占機遇、填補產業空白,為今后承接新一期地鐵建設、周邊地鐵、城際鐵路建設及維保等配套業務提前布局,努力為大南昌都市圈經濟產業發展謀求新的增長點。
發布會上,相關發言人還對南昌東站及高鐵新城建成后對做大南昌都市圈的重要意義、姚灣港區鐵路專用線工程建成后的意義等內容進行了解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