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軌道交通 12 號線凌吳村站正式開挖,標志著該工點進入關鍵性深基坑施工階段。
凌吳村站是一座地下三層車站,基坑全長 279.7m。開挖深度標準段 24.112~24.585m。該基坑采取明挖法施工,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周邊臨近建筑物。同時基坑存在軟土地層及砂層,地質情況復雜,軟土地層變形大、砂層滲漏水風險是本工程安全控制的重點。
針對本工程開挖特點,武漢軌道交通 12 號線工程項目部積極應對,多次組織專題會議,建立風險臺賬并提前采取各類措施,嚴格按照軟土層 ” 時空效應原理 ” 組織施工;采取信息化管理,加強對基坑的監測,制定詳細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保證應急物資充足;開挖過程中,在地連墻墻縫間設置止水鋼板,減少接縫滲漏風險。
下一步,項目部將持續加強落實各項安全生產保障措施,打造多道 ” 安全鎖 “,狠抓安全生產管理,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節點任務目標。
武漢軌道交通 12 號線屬第四輪建設規劃線路,也是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 ” 環線 + 快線 ” 的結構中唯一一條環線。12 號線線路全長約 59.9km,全地下敷設,兩次穿越長江、一次穿越漢江,將與 14 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共設車站 37 座,其中與其他軌道交通線路換乘站 26 座,且通達武昌和漢口兩座國鐵車站。12 號線全線開通后,將串聯武漢三鎮金融商圈、對外交通樞紐和大型居住組團,構建和完善中心城區 ” 環網交織 ” 的軌道線網結構,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和客流壓力,促進城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