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開挖”進洞施工的方法讓加快進洞施工得到了充分發揮
“零開挖”進洞施工讓安全進洞施工得到保障
江西遂大高速72個洞口全面推行“零開挖”進洞施工。圖為施工現場
10月26日從江西省交通部門獲悉,江西遂(川)大(余)高速72個洞口全面推行“零開挖”進洞施工。遂大高速全長127公里,隧道就有18座共29120米、占比23%,超過全線總長五分之一,洞口多達72個,其中有4座為特長隧道,平均每行駛7公里就要遇見一座隧道。
所謂“零開挖”,就是洞口開挖時,不需要對山體進行大面積的削坡,不擾動本來穩定的山體。把隧道適當延伸出來做套拱,可以避免仰坡滑坍的情況,既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洞口周圍的樹木和植被,也能安全進洞施工。
據悉,以往傳統的隧道施工會在洞口周圍的坡面大面積開挖,這樣使得原本地貌難以恢復,還增加了坡面滑坍等安全風險,而遂大高速實行隧道施工“零開挖”解決了這一問題。
施工方堅持一個隧道一套進洞施工方案,地形變化跟著變,最大限度地保護洞口的植被。據測算,72個洞口減少了約12個籃球場大小(8640余平方米)的洞口創面破壞,做到了工程建設、生態保護和諧相融,使工程與美學在遂大高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