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東延線啟動鋪軌
繼3號線南延線軌道鋪設工程啟動,合肥軌道交通三期規劃項目近日又有新進展。10月22日,2號線東延線軌道鋪設工程在泉香路站啟動。10月21日,7號線一期“蓮天”區間中線、8號線一期“泉龍”區間左線分別貫通。
2號線東延線19條盾構區間貫通
10月22日,2號線東延線軌道鋪設工程啟動儀式在泉香路站舉行,標志著該線正式進入鋪軌施工階段。2號線東延線銜接2號線三十埠站,沿長江東路、太子山路、四頂山路、泉香路敷設,止于泉香路站。線路全長14.5千米,正線、配線及出入場線累計鋪軌總長30.795千米,共設橋頭集路站和泉香路站2處鋪軌基地,后續將同步開展鋪軌施工。
自2號線東延線開工以來,7天完成交通導改和圍擋封閉,37天完成首個站點圍護樁施工,84天開始首座車站主體土方開挖,171天完成首座車站主體土方開挖,233天完成首臺盾構機下井,241天完成首座車站封頂,254天完成首臺盾構機始發,323天完成首條區間貫通,353天完成首條區間雙線貫通,670天完成全部車站主體結構封頂,753天啟動鋪軌施工。
目前,24條盾構單線區間已有19條貫通、3條正在掘進;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正在有序推進。
7號線一期“三線區間”貫通
10月21日,7號線一期蓮花路站至天都路站區間中線順利貫通,為該線貫通的第15條盾構單線區間。此前該區間左右線分別于7月14日和9月4日實現貫通,此次貫通標志合肥軌道三期建設規劃唯一一條三線區間順利實現貫通。目前,7號線一期16座車站已有12座主體結構封頂,31條盾構單線區間已有15條貫通。
“蓮天”區間全長約363米,線路出蓮花路站后,向東沿繁華大道敷設,進入天都路站。該區間除左右線還另設一條停車線,最小凈線間距僅2.8米;區間范圍管線密集,盾構施工三次下穿重要管線;線路埋深約10.05至11.8米,對于地面沉降控制要求極高。
為確保區間順利實現貫通,減少停車線施工對鄰線的擾動,建設單位多次組織施工單位并邀請專家進行研討,在盾構施工過程中,對盾構掘進、同步注漿等各項參數進行統計分析,對地層沉降進行全方位監測,在保障施工進度的同時,嚴格把控施工安全質量,確保盾構隧道成型質量和地面主干道安全,按期完成區間三線貫通任務目標。
8號線一期“泉龍”區間左線貫通
10月21日,8號線一期三工區泉河路站-龍湖北路站區間左線順利貫通,為該線第8條盾構單線區間。此前“泉龍”區間右線已于9月30日實現貫通,該區間成為8號線一期第3條實現雙線貫通的區間。目前,8號線一期12座車站已有10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
泉河路站-龍湖北路站區間左線全長1484.516米,盾構機由龍湖北路站始發,沿阜陽北路向南敷設,在泉河路站接收。該區間穿越地層為全斷面中風化砂巖,屬高石英含量硬巖隧道,對盾構機刀具磨損影響較大,掘進過程中先后經歷3次盾構開倉換刀;該區間地下基巖裂隙水豐富,易導致管片上浮和渣土噴涌,施工難度大。
建設單位積極創新開展高石英含量硬巖隧道盾構掘進技術攻關,通過對盾構刀具進行設計與選型,不斷優化掘進參數,有效降低了地質條件造成的刀具損耗;還采用真空泥漿泵替代人工清渣工序,解決了富水地層掘進過程易導致噴涌的難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