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9月25日,大連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工程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標志著該工程順利通過最后一項“大考”,正式進入開通初期運營倒計時。
大連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工程開通后,將與地鐵2號線海之韻站至辛寨子站區間既有線路銜接貫通。
地鐵1、2號線路網從“十字交叉狀”變為“局部環狀”。
大連北站站也成為繼西安路站外,地鐵1、2號線中第二座換乘車站。
換乘站
從大連北站站坐地鐵2號線去機場
可節省半個小時
大連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工程全長11.558km,共設8座車站,其中包括大連北站站。
與此前地鐵1號線車站不同,此次大連北站站又增加了一個新的身份——地鐵換乘站。
在大連北站站的站廳層東側大廳,工人們正在對地面進行清掃。在客服中心窗口,張貼了大連北站站到各地鐵站的票價。
在付費區內,各種1、2號線的換乘指示標識已經粘貼完畢。
在2號線站臺,一名工人正在粘貼地面指示標識,車站上方的線路圖也已經更換完畢。
與西安路換乘站不同,大連北站站的1號線站臺和2號線站臺是平行的,但站臺間不互通。如果想換乘,必須先從一條線路的站臺上到站廳層,然后再從站廳層下到另一條線路的站臺上,整個換乘都在付費區內進行。
大連交通集團地鐵運營公司客運二中心大連北站站站長王學鑫介紹,大連北站站成為地鐵1、2號線換乘車站后,將極大節省了從大連北站乘坐地鐵到機場的時間成本。
王學鑫:
以往很多乘客從大連北站去機場,需要先坐地鐵1號線,在西安路站換乘地鐵2號線,算上換乘時間需要50多分鐘。現在可以直接從大連北站坐地鐵2號線去機場,節省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既方便又快捷。
新車站
這7座新建車站
結構均為地下兩層島式形式
此次在辛寨子站到大連北站站之間,新開通了7座新地鐵站,分別為前革站、中革站、革鎮堡站、后革站、衛生中心站、體育中心站、南關嶺站。
這7座新建車站結構均為地下兩層島式形式,公共區裝飾特色“簡潔、大氣、明快”,以白色為主,整體裝修風格充分考慮站內結構特點,充分利用站內空間進行裝飾設計。
在體育中心站的站廳層,帶有“體育”元素的燈箱,顯得格外醒目。“場所碼”已經全部粘貼、擺放到位。
7座新建車站
出口位置信息
各項籌備工作有序開展
大連交通集團地鐵運營公司客運二中心主任曲曉娜介紹,目前,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開通運營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各車站及相關區間土建、設備系統、機電設備及裝飾裝修等實體工程均已完工,各系統通過綜合聯調、試運行,運行穩定、設備狀態良好。
各專業共計589人已全部完成進駐,并開展巡檢工作及開通運營各項籌備工作。
完成各項規章制度及應急預案編制合計620項,其中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安全職責159項,設備操作規程154項,應急處置預案292項,行車及客運組織方案15項。
首末車時間
● 海之韻站首班車05:30,辛寨子站首班車05:30,大連北站站首班車05:30。
● 海之韻站末班車22:30,大連北站站末班車22:30。
票價
海之韻站到大連北站站,全程票價5元。
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采取里程分段計價的票制方式,按照“公益優先、合理分擔、合理比價、同網同價、遞遠遞減”的原則實行票價制定。
6公里以內(含6公里)2元/次,以1元為票價增加單位,以“6,6,8,8,10,10,15,15……”為晉級里程,上不封頂。
乘車優惠
● 普通明珠卡實行8折優惠。
● 中、小學生(含中專、技校)持明珠學生卡實行5折優惠。
● 60至69周歲老年人持明珠老年卡實行5折優惠。
● 7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殘疾人、革命傷殘軍人、離休干部、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現役軍人、軍隊退休干部、軍隊退休士官、消防救援人員、烈士遺屬持有效證件免費乘車。
地鐵2號線二期北段大事記
2020年4月20日,首段“電通”
2021年8月15日,全線“洞通”
2021年11月15日,首段冷滑試驗完成
2021年11月17日,首段熱滑試驗完成
2022年1月20日,綜合聯調啟動
2022年5月11日,全線“軌通”
2022年5月15日,全線“電通”
2022年5月24日,全線冷滑試驗完成
2022年5月26日,全線熱滑試驗完成
2022年6月15日,項目工程驗收完成
2022年6月16日,開啟空載試運行
2022年9月16日,竣工驗收完成
2022年9月23日-25日,進行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