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經過337天的日夜奮戰,由中鐵三局承建的勐綠高速公路景嚷山隧道右洞順利貫通,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勐綠高速景嚷山隧道右洞順利貫通
景嚷山隧道位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境內,為分離式隧道,左線全長651米,最大埋深171米;右線全長657米,最大埋深159米。隧道隧址區屬于剝蝕低中山地貌,地勢起伏大,且隧道地質復雜,50%以上為五級圍巖,隧道地表水豐富,施工安全風險高。
勐綠高速景嚷山隧道右洞順利貫通
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質量,中鐵三局勐綠高速項目部加強超前鉆探、地質雷達及TSP等超前地質預報和圍巖監控量測工作,同時根據隧道特點,采用三臺階預留核心土的方法進行開挖施工,并動態優化施工工藝,保證了隧道開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建設中,項目部加強黨建引領,將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深入融合,通過開展勞動競賽、設置黨員先鋒崗、成立黨員突擊隊,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責任擔當。在廣大黨員干部引領帶動下,全體參建將士沖鋒一線,抗疫情、保安全、抓質量、趕進度、保目標,緊盯現場不放松,確保隧道右洞安全實現貫通。
勐綠高速公路起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侖鎮勐醒藤篾山附近,經普洱市江城縣,止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城,路線主線全長210.72公里,連接線長約49.33公里,屬沿邊高速的重要部分,在云南省域高速公路網中將起到“襟帶省域沿邊西南,輻射國門內外”的重要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