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運用智能無人測量船(BOATBS3)、無人機、隧道檢測車,對大橋河床斷面、江河水位,隧道高大邊仰坡搜山掃危、地質災害排查,墩臺支座進行數據測量,實行“海陸空”一體化設備檢查。”6月12日,在鄭渝高鐵梅溪河大橋橋墩旁邊,成都鐵路局重慶工電段女子特檢班組長李貞說,采集回來的數據要建立各項臺賬與資料庫,給工區檢查與維修提供有效依據,是工區與科室的橋梁,協助形成更加細化的閉環管理。 ????
重慶工電段負責人說,在當前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時期,大力開展新科技新模式檢測工作,是企業快速適應時代發展節奏,實現企業價值的重要途徑,更是當前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成立女子專項檢測班組,充分發揮女性職工嚴謹細致的特長,結合科學現代化技術手段,分析設備狀態的發展趨勢,提出維修整治建議。據悉,女子專項檢測班組現有3名職工,平均年齡24歲,他們都是畢業于交通院校的本科生,主要工作內容是汛前鐵路沿線水庫、電站調查;跨大江大河橋梁水文觀測;負責鐵路沿線航拍,高大邊仰坡搜山掃危、地質災害、路外隱患排查,輔助水害搶險成因查找以及現場搶險實時視頻傳輸等檢測與數據分析;高速鐵路隧道襯砌表觀缺陷檢測以及分析;橋隧限界檢測與分析等。
李貞表示,除鐵路沿線通過無人機航拍外,普速區段還將利用每年汛前植被清理前的時機,對沿線線路進行航測,安排專人負責分析航拍視頻,對存在隱患的處所及時歸類統計,上報科室(車間);再就是對隧道襯砌表面病害檢測。利用隧道檢測車每半年對段管內鄭渝高速線、滬蓉線等隧道進行一次檢測,然后進行數據分析與設備狀態評估,建立隧道病害庫臺賬,提交維修整治建議;而智能無人測量船重點對河道內水下橋墩進行檢測,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