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發布以舊換新相關通知后,各地在積極落實會議精神的同時,行業也掀起“以舊換新”熱潮。近日,鐵路機車裝備更新換代也迎來新發展契機。
根據國家鐵路局發布的《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淘汰更新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的報廢運用年限為30年,到2027年年底,重點區域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要全部退出鐵路運輸市場。
作為鐵路行業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具體行動,《辦法》成為推動鐵路裝備綠色低碳轉型與新能源鐵路裝備產業發展重要措施。
中國中車副總裁林存增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現存老舊機車約9700臺,更新換代老舊機車,可以拉動上游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等相關產業發展,給全產業鏈帶來近萬億元的產業規模。”
鼓勵新能源機車應用
隨著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即將退出市場,機車更新成為當務之急。
《辦法》指出,鐵路裝備企業應當采取措施推進鐵路運輸生產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動鐵路機車綠色低碳轉型更新;裝備設計制造企業應積極開展更加安全、高效、綠色的鐵路機車技術攻關和譜系化研究,以技術創新支撐鐵路機車更新提質。
據悉,國家鐵路局是老舊機車退出市場的監管單位,同時也是新能源機車運用審核的推廣部門。國家鐵路局稱,要引導鐵路裝備企業開展新能源鐵路機車技術攻關和譜系化研究,作為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的綠色化替代產品。對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尚無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新能源鐵路機車,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予以支持。
在具體支持方面,國家鐵路局強調,要派員參加新能源鐵路機車重要研制節點相關工作,掌握動態,加強指導,全過程支持新能源鐵路機車科技創新;協調國家有關部門推動出臺新能源鐵路機車推廣應用相關政策,將新能源鐵路機車納入國家宏觀支持政策;推動將新能源鐵路機車減碳降碳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同時,國家鐵路局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制定科學合理的新能源鐵路機車上線運行考核和過軌運輸技術條件,為新能源鐵路機車提供必要的試驗條件和運輸途徑;鼓勵和支持相關鐵路企業購置或通過租賃模式推動新能源鐵路機車應用。
國家鐵路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將積極協調對新能源鐵路機車上線運用考核,“尤其對新能源鐵路機車運用考核中出現的鐵路交通事故,國家鐵路局在分析定責中會實行周密而慎重的寬容政策。”該人士說。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簡稱“中國中車”)人士對記者解釋稱,所謂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包括鐵路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和液力傳動內燃機車等。新能源鐵路機車,包括采用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低碳/零碳發動機等非傳統動力系統或者與柴油發電機組相結合的混合動力系統作為完全或主要牽引動力能量來源,以實現綠色低碳為目標的新型鐵路機車。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正在使用的內燃機車主要有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和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其中交流傳動內燃機車為主,后兩種車型為輔。
就當前國鐵系統內老舊鐵路內燃機車數量,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人士對記者稱,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和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在全路占比已經不到一成。“因氣候原因,這兩種機車大多應用于北方鐵路局,且上述兩種機車在這些路局中也不再擔任運輸主力,淘汰老舊機車對于鐵路運輸不會造成影響。”
目前,內燃機車主要應用在沒有電氣化覆蓋的鐵路線上,如青藏鐵路;在調車領域也在應用。上述國鐵集團人士同時強調,因內燃機車自帶燃料,不依賴接觸網運行,對極端環境適應性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優勢,所以內燃機車在全路又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應用。“當前,完全淘汰內燃機車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中國中車人士也對記者稱,從2011年之后,國鐵集團前身鐵道部就不再招標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了,不過其他路外項目、地方鐵路偶爾仍有采購。“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運用比例,地方鐵路高于國鐵。”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辦法》規定,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的報廢運用年限為30年,到2027年底,重點區域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要全部退出鐵路運輸市場。
所謂重點區域包括,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廣州、重慶、成都、武漢市區域。除上述區域外,至2035年年底,全國其他地區70%及以上的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也要退出鐵路運輸市場。
作為國內唯一的鐵路機車裝備供應商,中國中車一直在推動直流內燃機車淘汰報廢,并向新能源機車轉型升級。
關于軌道裝備的綠色轉型,林存增表示,在動車組和市域列車方面,中國中車正在研發續航600公里氫能源市域列車,以及時速250公里氫燃料動車組。
在機車產品迭代方面,中國中車總裁馬云雙在2023年9月25日舉行的“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中車已經形成了“內燃發動機+動力電池”、“接觸網+動力電池”、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低碳/零碳燃料發動機的“五大平臺”,初步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機車產品譜系。其中,內電混合動力機車在國鐵集團實現運用,年節油率達到35%;動力電池機車、氫燃料機車在鋼鐵冶金、地方鐵路等實現商業運用,年降碳近千噸。
就新能源機車減碳與綠色特質的問題,林存增對記者稱,與傳統內燃機車相比,中國中車系列化新能源機車實現了污染物排放的全面減少,“內燃發動機+動力電池”機車實現氮氧化物減排45%、碳氫化物減排73%、一氧化碳減排83%。按照污染物排放降低45%計算,1臺機車每年可少排放4噸有害物質,減少碳排放374噸。
全價值鏈節能降碳
隨著“雙碳”行動計劃和行動方案的實施,中國中車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將面向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技術鏈整合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推進儲能系統、氫燃料電池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推動產品體系不斷低碳化,同時更加注重綠色技術創新。
馬云雙也對中國中車“雙碳”目標進行了詳細解讀。
具體來看,中國中車要在2025年低碳零碳模式將初步形成,2030年低碳零碳模式廣泛推廣,2035年低碳零碳模式全面建成。“中國中車就全價值鏈碳排放,已經設立了81項重點工程,全面推動全價值鏈節能降碳”。馬云雙說。
與此同時,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也就系列化新能源機車提出了要求。
6月28日,費東斌在中國中車發布7款系列化新能源機車現場對記者表示,中國現有老舊機車規模龐大,這些機車能耗高、效率低,在裝備更新的關鍵時期,推出新能源機車恰逢其時。中國鐵路電氣化率已經達到70%以上,但是還有幾萬公里的鐵路使用內燃機車牽引,新能源機車的投產為鐵路電氣化提供了另一種方案。
記者梳理發現,鐵路機車以時代劃分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新能源機車4種。2005年,鐵道部在國家鐵路上淘汰了蒸汽機車,當前中國鐵路機車以內燃和電力為主。
近年來,中國鐵路全力推進鐵路電氣化,電氣化率逐年提高。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電氣化率75.2%,在全球屬于領先水平。同期,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24萬臺,其中內燃機車0.78萬臺,電力機車1.46萬臺,內燃機車占比34.82%。
費東斌表示,裝備企業要認真研究,積極參與新能源機車在廠礦企業的能源管理業務。對鋼鐵企業來講,機車規模很大,支出成本很高。“中車裝備企業要提供新的能源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新服務模式,助力老舊產品更新換代。”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