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肩負著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慶豐至凰崗區間右線盾構隧道掘進任務的“CG慶豐壹號”盾構機在凰崗站北端頭破洞而出,標志著該區間順利實現雙線貫通。同時,該線路朝陽至慶豐區間右線盾構隧道和地鐵五號線東延段雙崗停車場出入場線區間左線盾構隧道也安全順利地實現了貫通。
據了解,慶豐至凰崗區間右線隧道長約1170米,隧道雙線合計約2300米,沿線周邊環境和地質條件復雜,盾構機需先后下穿3條河涌、10條主要供水和排水管線、2條高壓電力管線和2個大型物流轉運場等復雜環境,盾構掘進線路中上軟下硬地層密集分布。同時,詳勘數據還顯示,在施工范圍內巖溶見洞率高達34.4%,溶洞高度在0.3~11.8米,屬于巖溶強發育,且巖溶洞體形態規模各異,多呈未充填、半充填狀,盾構掘進施工面臨較大挑戰。
地鐵十三號線二期朝陽至慶豐區間隧道右線全長2576米,最小曲線半徑為550米,隧道埋深約613米。盾構機掘進范圍內地質情況復雜,多為溶洞、上軟下硬地層和富水砂層,自穩性較差。盾構機掘進過程中須先后克服超小凈距下穿超大直徑供水管、富水砂層淺覆土掘進地面沉降控制、軟基段地層掘進姿態控制和連續下穿河涌等施工難題,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面對諸多施工難題,廣州地鐵和施工單位中鐵廣州局、中鐵六局和北京建工的地鐵建設者們針對盾構掘進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源,研討并制定各項安全生產相關措施,編制盾構始發、掘進、到達,以及下穿河涌和管線等專項施工方案,確保盾構掘進施工過程中的平穩順利。同時,建設者們針對復雜的地質情況,定期組織召開技術討論會優化施工方案、細化盾構掘進參數、嚴格控制出土量和注漿量、加強盾構掘進施工過程中的各項監測,充分保障施工區域臨近建構筑物和管線的安全。
在建地鐵線路進度有更新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8%。4座車站中,2座已封頂,其余2座進行土建施工;4個區間中,1個已貫通,其余3個進行土建施工。廣州新城停車場在進行施工前準備。
五號線東延段(文沖-黃埔客運港):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0%。全線6座車站中,3座車站已封頂并開始機電施工,其余3座進行土建施工;6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4個進行土建施工;出入段線和雙崗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
十號線(西塱-石牌橋):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4%。14座車站中,4座已封頂,9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進行前期準備;14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4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進行前期準備。廣鋼新城車輛段進行土建施工。
十一號線(火車站-琶洲-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79%。32座車站中,2座已開通,14座已封頂,15座正在進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在進行前期準備;32個區間中,1個已建成開通,14個已貫通,15個進行土建施工,剩余2個進行施工前準備。赤沙車輛段和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
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4%。25座車站中,6座已封頂,18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進行前期準備;24個區間中,2個區間貫通,12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進行前期準備。槎頭車輛段、大學城南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
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廣州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3%。8座車站中,2座主體結構封頂,4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2座進行前期準備;8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4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2個進行前期準備。
十八號線后通段(冼村-廣州東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1座車站進行前期準備,1個區間進行土建施工。
二十二號線后通段(陳頭崗-芳村):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1%。4座車站正在進行土建施工;4個區間中,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3個進行前期準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