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報7月11日的《在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入選全球標志性工程的中國九大項目(新時代畫卷)》一文中,介紹了我國入選“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的9個項目,其中,深圳地鐵14號線在列。
見證了我國建造技術發展進步
助力人享其行、物暢其流變成現實
不僅是深圳“東進戰略”的主要交通線
還是深圳東部首條地鐵快線
也是延伸至坪山的首條地鐵線路
它的開通
極大方便了居住在坪山區的寶們出行
深圳地鐵14號線全長50.32公里,是深圳軌道交通四期工程最長的線路,始于福田區崗廈北站,終于坪山區沙田站,途經福田區、羅湖區、龍崗區、坪山區。線路串聯崗廈北樞紐、大運樞紐、黃木崗樞紐及多條既有線路,提高了深圳市民出行便捷度。
深圳地鐵14號線是國內最高等級全自動運行系統的無人駕駛線路,建造過程采用了EPB/TBM雙模式盾構、大盾構擴挖小盾構建造車站、裝配式軌道等先進技術,打造了復合多層的城市地下空間及站城開發空間,通過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深圳地鐵14號線是深圳地鐵四期工程中盾構區間最長、盾構機投入最多、平均站間距最大的線路。在施工過程中,針對盾構數量多、渣土外棄量大的難點,線路積極推動盾構渣土減量化、資源化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盾構渣土直接外運棄土的方式,實現“變廢為寶”,其參與的“深圳地鐵超大規模盾構隧道渣土低碳資源化應用”項目榮獲2021年度國際隧協超越工程獎(國際隧道協會ITA)、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榮譽。
線路隧道施工還創新應用“大盾構擴挖小盾構成型隧道快速建造車站施工”等多個工法,獲得省部級工法10余項、專利20余項,真正實現了科技引領、智慧建造。
深圳地鐵14號線還融入了不少智慧化、便民化服務設施。如在車廂內安裝了手機無線充電設施,方便乘客途中使用;上線“刷臉”“刷掌”過閘、部分車站試點“閘機常開”模式,提高寶們的出行效率。其中,崗廈北樞紐在立柱上安裝乘客求助按鈕,有需要的乘客可及時與工作人員取得聯系,提升了服務效率和便捷性。
此外
為了給寶們出行創造更多便利
深圳地鐵14號線
已開始執行“新版運行圖”
工作日、周末末班車運營服務時間
常態化延長30分鐘
在運能提升方面
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
各增加2列上線列車
未來
深鐵集團將繼續秉承
“厚德載運,深鐵為民”的企業精神
不斷加速深圳城市的“內聯外通”
實現軌道交通高品質建設運營
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協調共進、互促共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