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1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將于屯馬線增設洪水橋站,預計2030年落成,這是香港首次在現有高架橋上興建地鐵站。
港鐵項目經理(屯門南延線及洪水橋站)林偉德表示,現時屯馬線天水圍站及兆康站之間的高架橋平臺位置,就是日后的洪水橋站。目前該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開始,將于今年內開展主體工程,預計該地鐵站將于2030年落成。
他表示,工程團隊需要將高架橋兩側合共400米長的護墻,切割為140件、合共350噸的組件,以加建地鐵站月臺。該項工程的有關工序經過反復測試及演練,而切割工程進行期間,會在現有行車線旁加設臨時護欄,以確保鐵路安全。他又說,項目設計階段已有詳細規劃和風險評估,已預計了可能會出現最高風險的情況,亦有擬定相應的緊急應變措施。
由于這是香港首次在現有高架橋上興建地鐵站,因此為了不影響現時的列車服務,工程團隊只能在個別收車日子施工,林偉德坦言,這也是這項工程最大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港鐵今年將同時開展多個新項目,包括在東涌線加建小蠔灣站,而東鐵線古洞站挖掘工程亦正進行中。港鐵相信所有新鐵路項目都能夠如期完成。
港鐵項目及工程拓展總監鄧輝豪表示,今年是香港鐵路網絡擴展標志性的一年,新鐵路項目配合香港發展藍圖,落成后將有效加強新發展及現有社區的通達性。在建造階段,預計可帶來超過2萬個鐵路建造和相關職位,帶動行業發展。(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