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合肥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洪崗站至東至路站區間左線盾構機在隧道內順利完成解體,這是安徽省軌道交通建設史上首次實施盾構機洞內解體工法,在國內也屬罕見。截至目前,6號線一期17座車站已有14座主體結構封頂,36條盾構單線區間已有21條貫通。
“洪東”區間全長約1155米,盾構機從東至路站始發,到達洪崗站東端頭15.8米暗挖段內接收。為保障3號線洪崗站日常運營,盾構機無法吊裝出井,需在洞內解體分塊后,水平運輸至肥西路站始發井吊出。相對于國內應用較多的“棄殼拆”“抽芯拆”方法,于區間隧道內解體盾構機施工難度極大。
在盾構機洞內解體過程中主要有三大難關。一是盾構機重量較大且解體空間極為狹小。該區間施工使用的盾構機整機總重500余噸,盾構機外徑為6.5米,而區間斷面直徑僅為6.9米,設備各系統僅能人工割除拆解,拆解后各部件重量約為34噸。合肥軌道帶領參建單位通過技術研討,最終采用手拉葫蘆、液壓機具等機械設備,順利完成盾構機洞內提升、翻轉、裝卸等一系列工序。
二是盾構機洞內解體對外部環境要求較高。此次盾構機解體位置距離既有運營3號線垂直距離僅有約2米,為確保3號線運營安全,在切割拆解過程中,合肥軌道組織參建單位采用大功率軸流風機,將施工中產生煙塵抽送至洪崗站預留洞口排出,并持續監測3號線預留洞口煙塵濃度,最終在未對既有3號線運營產生任何影響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盾構機洞內解體工作。
三是水平運輸距離較長。盾構機解體后,各部件需在隧道內經長距離運輸至肥西路站吊出,過程中需穿越“洪崗站至東至路站”區間、“東至路站至肥西路站”區間,水平運輸距離長達2400米。為有效應對長距離、大坡度、小間距的運輸難題,合肥軌道組織參建單位提前進行數值模擬,將運輸電瓶車進行特殊加工和改進,對軌道及軌枕逐一檢查加固,確保運輸過程中不發生脫軌及滑移。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洪東”區間分別用時33天和25天,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雙線盾構機洞內解體,有力推進了項目建設進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