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9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消息,目前全國交通運輸網絡總體暢通,過度通行管控問題總體上得到解決,物流運行指標穩中向好,重點樞紐全面復工達產。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9月10日至10月31日,旅客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
9月以來,全國29個省份報告了新增本土感染者,部分地區社區傳播和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斷,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交通運輸部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周旻介紹,交通運輸部門將持續加強交通網絡運行監測,指導各地科學精準實施通行管控措施,嚴防層層加碼、“一刀切”過度通行管控等問題反彈。
中秋假期即將到來。周旻介紹,預計假期全社會日均發送旅客約2400萬人次,較2019年下降53%。受疫情形勢和各地防控政策影響,假期群眾旅行半徑較正常時期將明顯縮短,不會出現明顯的客流高峰。交通運輸部門將科學調配城鄉運力,增加重點區域運力投放,強化重點區域服務保障能力,對涉疫地區強化疫情防控舉措,控制客運場站和車輛人員聚集程度,切實保障旅客平安、健康、便捷出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