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今天(7月28日)剛剛公布的上半年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交通運輸主要指標在經歷4月份短暫波動后逐步恢復,特別是貨運量基本恢復至去年的同期水平,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增長,交通投資、快遞業務量總體回歸到正常發展軌道。
在交通運輸部今天上午舉行的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馳用四句話概括了上半年交通運輸總體情況,即貨運量逐步恢復、客運量低位運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增長、投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完成營業性貨運量242.7億噸,同比下降2.2%。受新一輪疫情沖擊影響,完成營業性客運量27.6億人,同比下降37.2%。全國36個中心城市完成客運量206.7億人,同比下降22.1%。高速公路小客車出行量達到了84.7億人,同比下降23.2%。
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億標箱,同比增長3%;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500萬標箱,同比增長6.1%。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75.8億噸,同比下降0.8%,其中,內貿吞吐量增長0.5%,外貿吞吐量下降3.7%,主要受煤炭、原油、鐵礦石等大宗物資進口減少影響。
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6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公路完成投資12704億元,同比增長9.7%;水路完成投資739億元,同比增長4.7%。
上半年,我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地交通運輸部門拿到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多地交通投資同比增幅較大,如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2.2億元,同比增長30%;貴州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641.9億元,同比增長52.3%,占年度目標任務1300億元的49.4%,投資總量、增量、增速三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按照“能開盡開、能開快開”要求,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將“十四五”計劃開工的12個總投資218.4億元的公路水路項目,提前到今年6月底前集中開建。目前,河南省16個在建高速公路項目有望年底通車。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該省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預計超過15%,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的交通項目開工率達到75%,前期工作推進全面提質加速。
但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公交、民航等行業企業普遍面臨客流量下滑、運營成本增加、管理壓力加大等問題。
近日,多家航空公司發布2022年上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其中,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中國東航三大航虧損均超過百億元。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稱,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航空業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導致國內航線投入大幅減少;國際航線投入仍持續受限。油價攀升、匯率波動進一步加劇了公司效益改善的難度,主業相關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樣受到影響。
“眼下,公交行業面臨著多個方面的挑戰。”本月27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公交發展經驗交流會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向龍表示,除了私人機動化、軌道交通和共享出行的挑戰外,疫情反復與防控常態化,也給公交企業正常運營帶來很大挑戰,減少人員聚集、核酸查驗、甩站繞行停運,以及各項防疫措施落實等,不僅讓影響了乘客體驗,也增加了公交企業的運營成本。
新能源客車。攝影/章軻
劉向龍稱,從疫情以來的36個中心城市客運量統計數據看,波動明顯。此外,盡管公交車輛電動力比例大幅上升,但車均里程、車公里客運量、車均客運量均呈下降趨勢。
“據我們了解,很多公交企業都是虧損的,少則幾千萬元,多則上億元。即便拿到政府補貼仍舊是虧損的。”一位公交業內人士說。
新能源車在公交領域占比較高,而相應政策的調整對行業影響巨大。近期,新能源車財稅補貼政策退坡的消息在公交行業引起不小的震動。今年6月8日,財政部在答復關于延續中央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政策的建議中表示,“城市公交屬地方事權,宜由地方承擔相關支出責任”。
“中央財政補貼的政策仍然是有的。”劉向龍說,但公交企業的運營成本需要“可觀察、可測量、可考核”,補貼也要與公交企業的服務、成本、發展掛鉤。
劉向龍說,財稅補貼資金還將繼續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下達,由地方統籌用于支持農村客運、出租車行業發展;補貼總量不變,按現行基數下達各省,五年一個政策周期也不變。
“唯一變化的是對漲價補貼部分作了適當調整。”劉向龍說,“十四五”期間,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漲價補貼的30%用于支持出租車加快電動化,漲價補貼的70%由各地統籌用于支持城市交通領域新能源車運營。此外,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每年有50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每年也有30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公交企業應利用公交都市創建等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加快實現公交智能化、多元化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