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號”智軌列車試跑。
7月4日,由蜀道集團投資運營的“蜀都號”“天府號”智軌列車在成都首次亮相,并正式載客試跑。
本次試跑在成都公交K6線區(qū)間運行,全長約12公里,停靠7站,全程運行時間約25分鐘,時速約29公里。起訖點為五桂橋站至東安湖站,站點分別為五桂橋、迎暉路、邛崍山路、和錦路、省醫(yī)院東院、洪河立交、東安湖。
試跑將于7月12日結束。試跑車輛共2列,分別是“蜀都號”和“天府號”。“蜀都號”主色調為紅色,車身展示了多樣巴蜀文明元素,如三星堆文化、金沙神鳥、巴蜀國粹變臉、美食文化等。“天府號”主色調為生態(tài)綠,車身展示了綠色低碳元素,如生態(tài)城市建設、熊貓、竹文化等。
據(jù)了解,智軌快運系統(tǒng)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以車載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通過中央控制單元指令,精準控制列車在既定虛擬軌跡行駛。智軌列車以膠輪取代鋼輪,無需鋪設有形軌道,最小轉彎半徑僅15米,與12米公交客車相當,可在城市道路上靈活行駛,具有良好的城市適應性;還可實現(xiàn)與城市交通信號實時聯(lián)動,兼容城市公交卡基礎上支持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功能,確保市民安全、舒適、快捷、準點的出行體驗。
智軌作為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tǒng),集合軌道交通、地面交通優(yōu)勢,相較于傳統(tǒng)軌道交通具有投資成本低、建設周期短、運營靈活等獨特優(yōu)勢,可根據(jù)不同線路、不同時段的具體運營情況進行靈活調控。(記者 茍春)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