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昆明地鐵線網規模不斷提升,客流增大,乘客對軌道交通出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之設備逐年老化、故障率不斷提升、影響運營的突發事件逐年增多的客觀實際下,提高運維水平,優化檢修模式成了大勢所趨,也迫在眉睫。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能運維系統應運而生。智能運維也是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昆明地鐵3、6號線及線網中心智能運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由此,昆明地鐵即將全面啟用智能運維系統(IOM),開啟系統和設備的日常維護加速從傳統人工模式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轉變,助力昆明地鐵開啟智慧地鐵新時代。
多重功能 全方位保障
智能運維系統,是實現城軌集成在線監測、智能決策分析、生產協同聯動的一體化系統平臺,通過設備故障智能診斷、大數據AI輔助決策、全生命周期運維管理,旨在保障運營安全、提升維護效率、提高運營效能。
項目開始實施,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從應用場景設計、用戶需求提報、施工過程建管等多環節入手,為使系統更符合昆明地鐵的運用需求,多次與供應商召開會議,確保系統功能全面、完善,并確定將該系統按分層構建的設計思路,最終實現線路維護級和線網中心級兩層架構,功能可覆蓋維護人員、生產調度人員、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決策人員的多重需求。
此次建設實施的智能運維系統,線路維護級具備24小時設備在線監測、分析功能,可提供實時故障診斷和預警分析,支撐現場維護人員高效完成日常維護。而線網中心級應用則更為復雜,可通過全網運營概覽、設備健康質量評估、數據深度挖掘等功能,為運維生產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
實戰應用,經濟、社會效益凸顯
智能運維系統自2017年首次在昆明地鐵3號線試用以來,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全程跟進,按照設計要求,逐條跟進施工、功能驗收各個環節,旨在提升運營安全、效能效益、運營質量、運維服務。
最終,實現了智能運維系統精準、全面的設備狀態維護評估、監督和卡控功能,能夠實現設備運行、檢修全程24小時狀態守護的功能。通過故障智能診斷功能,能快速自動定位故障原因、指導排除故障,并且及時提示設備劣化風險,輔助預防性維護介入,提高設備可靠性,從而為地鐵安全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智能運維實現了運營維護全生命周期可視化管理,從維護管理角度,對現有維護模式進行優化提供依據。智能運維系統可有效降低運維人員無效工時,從而降低維護人員工作強度,提升維護質量。系統可對設備進行遠程巡視和分析,從而減少了人工設備巡視的次數,把工作重心由完成巡視流程調整到分析設備狀態。同時,系統對設備的實時監測、告警、分析的功能,也可為維保人員制定合理的維修方案提供了合理依據,從而延長設備檢修周期,降低維護成本。
此外,通過生命周期監測和設備履歷建立,制定更科學的備品管理計劃,使備品采購更有針對性和必要性,避免浪費和積壓,從維護角度和源頭控制成本。
今年,是昆明地鐵開通運營的第十年。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智能運維系統成功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將為昆明地鐵十年發展成績單增添了意義非凡的一筆。同時為昆明地鐵未來發展及智慧化建設提供了助力。(昆明地鐵)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