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以軌道交通車站等交通設施為核心,在500至1000米半徑范圍內進行“站城一體化”規劃,規劃商業關聯型、商務關聯型、交通樞紐型等5類站城一體化工程。為促進軌道交通與城市協調融合發展,作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的《站城一體化工程規劃設計規范》近日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
“站城一體化”工程擬劃為商業、商務、居住關聯型等5大類
記者了解到,此次征求意見的規范,適用于本市新建的站城一體化工程區域綜合實施規劃及站城一體化工程的規劃設計,城市建成區域的一體化改建和擴建的站城一體化工程也可以參照執行。
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要求,本市擬以軌道交通車站等交通設施為核心,在500至1000米半徑范圍內,規劃“站城一體化”工程。其中,中心城區300米半徑、新城500米半徑范圍內,為站城一體化核心區域。
根據功能不同,站城一體化工程將被分為5大類。其中,包括以零售、餐飲、娛樂、酒店等功能為主導的商業關聯型,商業類建筑規模一般可達到30%以上。以辦公、研發、設計等功能為主導的商務關聯型,商務辦公建筑規模量一般可達到30%以上。以住宅、公寓及社區生活服務功能為主導的居住關聯型,居住建筑規模量一般可達到50%以上。大型鐵路樞紐、三線以上換乘站以及銜接空港、大型公交樞紐的站城一體化工程應劃定為交通樞紐型。而以公園、會展中心、高等院校、旅游休閑等功能為主的站城一體化工程則將劃定為特定功能型。
擬以軌道交通站為中心,由內向外布局商業商務、公共配套、居住功能
站城一體化區域將如何進行布局?
征求意見稿提出,站城一體化區域宜以軌道交通車站為中心,由內向外分層次布局商業商務、公共配套和居住功能等功能;宜重點安排公共服務、商業商務、文化娛樂等公共功能。其中,較高等級商業設施應布局于站城核心區域,并與車站建立連續的慢行連通。居住關聯型站城一體化工程中的社區級商業設施應布局于站城一體化核心區域,并與車站緊密銜接;其他類型站城一體化工程中的社區級商業設施應結合居住社區的分布進行布置。
此外,站城一體化區域內的居住用地,宜重點安排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宜以中小套型為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內不應布局傳染病醫院、危險品倉庫等對環境有特殊要求、對公共安全存在潛在威脅的設施。
按步行、非機動車、公交、出租、小汽車等優先順序布局交通
站城一體化核心區域內的綜合交通也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布局。征求意見稿提出,應按照步行、非機動車、公交、出租車(含網約車)、小汽車的優先順序進行規劃布局和交通組織,道路網密度不宜小于1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步行及自行車系統路網密度應高于道路網密度;宜布置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過街天橋、城市通廊等立體化的步行設施網絡。
公共建筑配建非機動停車設施宜與其它非機動車停車設施一體化設計,且共享共用,并應設置電動非機動車充電設施。此外,社會停車設施宜統籌布置、共享使用。
預留“平疫轉換”空間
設計規范的征求意見稿特別提出了站城一體化工程的防疫要求。
例如,站城一體化工程的功能布局和使用空間應預留“平疫轉換”的空間。疫情常態化下,應避免建筑體密閉,宜通過露天廣場等空間建立良好通風環境;防疫期間使用的出入口則應預留設置檢測防疫點空間,且具備設置導流設施使進出人流分開的條件;應預留防疫物資短暫儲存、外來人口短時隔離等空間;應具備設置運輸特殊旅客臨時封閉通道的條件。
防疫期間電梯如確需使用,電梯轎廂的排風應保持長時間運行,控制乘坐人數不超過荷載的一半。
公共場所盥洗間水龍頭宜設置成無接觸式自動感應裝置。
站城一體化工程還宜設置垃圾轉運站等空間,確保防疫垃圾和普通垃圾在中轉過程中能夠物理隔離;各功能主體的防疫轉運流線宜統一設置。
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設置老齡化服務設施
站城一體化工程不同功能空間均應滿足無障礙通行要求,室內外空間應設置連續的無障礙系統。
在出入口設計方面,站城一體化工程主要人行出入口應設置為無障礙出入口。共享空間應設置老齡化服務設施,如休息座椅等。無障礙電梯宜靠近主要人流流線的出入口、自動扶梯和樓梯。站城一體化工程還宜提供無障礙導航系統。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