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26日,由中船海神公司與云深處科技公司聯合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急救機器人”“急救轉運機器人”在京正式亮相。
該“急救機器人”“急救轉運機器人”選配“四足、四輪和履帶”三種“行走方式”,具備行走、奔跑、爬樓、爬坡、趴下、避障和越障等功能,能在-20°C至55°C環境下穩定運行,廣泛應用于自然災害救援、復雜環境作業、安全事故救援、戰場急救和院前院內轉運等場景。
記者在現場看到,四輪急救機器人背負具有“呼吸、監護、輸液、B超、除顫、心肺復蘇和供氧”七大功能的“便攜式急救設備”,按照指令快速爬樓梯、自如翻障礙,順利到達指定地點展開現場急救;四足急救轉運機器人背馱傷員快速轉運過程中,運用懸掛兩側的“便攜式急救設備”,自動精準地對傷員實施“動中急救”。
相關專家表示,“急救機器人”“急救轉運機器人”的問世,填補了全球應急醫學救援裝備“具身智能”的空白,彌補了傳統人工應急救援的諸多不足與短板,將有效滿足“集約高效、輕便快捷、快速救治”的智能應急醫學救援裝備需求,有力提升我國應急醫學救援的綜合救治能力。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