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是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實現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提高氫能在工業體系的應用,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視作減少工業污染的有效方案之一。我國今年3月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氫能是我國未來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要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加快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在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氫動力”)是國家燃料電池示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天津片區重點建設企業,是第一個以氫能燃料電池叉車發動機的研發生產以及整車運營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氫能科技公司,聚焦工業車輛應用氫能的賽道,通過一次次氫燃料電池叉車的“破題”嘗試,為我國綠色搬運體系建設探索了頗富前景的方向。
氫能替換內燃機工業車輛,減排效益明顯
“我們有氫能叉車37輛,每天工作不低于8個小時,每天只需加氫兩次,每次加氫時間不超過兩分鐘。”在燕山石化高壓包裝庫房,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燕山石化投用的37輛氫燃料電池叉車是國內一次投用數量最多的氫能叉車項目。據燕山石化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平均單臺氫能叉車工作時長超過2700小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約27噸。
這些叉車的氫能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均由新氫動力研發制造。37臺氫燃料電池叉車投入使用,燕山石化稱之為國內一次投用數量最多的氫能叉車項目。而在氫能產業領域,這次嘗試被評價為我國首個“氫能燃料電池叉車替換內燃機叉車”的樣本。
新氫動力創始人、董事長陳海濤表示,在氫能行業打拼十多年后,選擇聚焦工業車輛應用氫能的賽道是理性分析的結果。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叉車、牽引車這樣的工業車輛主要分布在各種工廠中,很少被民眾看到,但其市場潛力巨大,以叉車為例,2021年新增103萬輛,市場保有量超過500萬輛,是一個萬億規模市場。據陳海濤介紹,叉車等工業車輛經常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區域內、幾十或幾百輛同時工作,這樣會造成該區域污染排放集中,環境問題嚴重。以市場調研的造紙行業某企業為例,僅生產使用的叉車就有200余輛,年二氧化碳年排放總量高達6000多噸。
“工業車輛的碳減排問題值得社會廣泛關注。由柴油為燃料升級為氫能動力,行業碳減排效果顯著,國內工業車輛僅根據其保有量可以統計核算減少二氧化碳達不少于1億噸/年。”陳海濤表示。
系統集成方案打造高效動力“心臟”
陳海濤回憶,2021年12月,北京連續幾天出現零下19度的低溫天氣,并伴有大風、降雪。燕山石化工作的37臺叉車每天工作十余小時,不僅經歷了高強度的工作考驗,也經受住了低溫環境的考驗。
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作為氫能汽車的“心臟”,其性能決定著車輛的運行效果。陳海濤介紹,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應用于工業車輛,具有高密度、高集成化、寬動態功率、高電效率、零碳排、燃料加注時間短、耐低溫環境的特點。在技術方面,新氫動力實現了高性能、長耐久氫能系統技術突破,已申請65項國家各項專利“傍身”。
據了解,在產品創新與技術應用創新方面,新氫動力于2022年4月22日發布的三款新品——固態金屬儲氫燃料電池叉車、氫+5G無人5T無人輸送車、氫+5G無人3T級叉車,皆為國內首輛創新氫能應用的工業車輛。
一顆好“心臟”配上一副好“身體”才能更好地運行。在選擇整車戰略伙伴上,陳海濤十分鄭重謹慎。
在工業車輛領域,新氫動力與頗具實力的杭州叉車集團、合力叉車及林德叉車合作,擁有多款量產型氫燃料電池叉車及牽引車等產品;商用車領域,新氫動力與開沃汽車、東風商用車等企業合作取得了國家工信部多個商用車車輛公告;環衛車領域,新氫動力與盈峰中聯合作,取得國家工信部氫燃料電池環衛車公告,推出了氫燃料電池灑水車、洗掃車、霧炮車等多款產品。不斷拓展的氫燃料應用場景,一輛輛運行的氫燃料車輛,成為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一道亮麗風景。
可實現規模化應用、純市場化推廣
從環保優勢層面,氫燃料電池叉車是大勢所趨,但成本是所有企業不得不算的一筆賬。
“目前市場上99%的氫能燃料電池企業選擇了公交車、重卡等商用車輛,賽道非常擁堵,此外,這些車輛單價在百萬元以上,成本高,推廣難度大;而且加氫站建設審批周期長,造價高,加氫站的推廣速度慢又加重了用戶的里程計焦慮。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氫能在商用車輛賽道上的擁擠和不可持續。”陳海濤分析稱。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國補政策明確,財政部等五部委2021年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中,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
在陳海濤看來,補貼“輸血”不是長久之計,氫燃料電池汽車自身進行市場化、規模化應用,真正實現“造血”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以牽引車、軌道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公共服務領域,試點應用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是建設綠色搬運體系的重要環節。陳海濤分析,在這些場景下,氫能燃料電池動力可以實現規模化應用、純市場化的途徑得以推廣的。
為更好示范推廣,新氫動力將獲得地方政府支持的補貼政策,以現金方式直接減免或者返還等方式,用于補貼合作的客戶。
將補貼返還,新氫動力有著市場化的底氣。據悉,在商業化前期,新氫動力將同叉車廠共同開拓市場,后期進行獨立的氫燃料電池叉車運營租賃模式。“在商業模式上,新氫動力通過‘租售結合’的綠色服務模式,為各種需求的用戶提供多元化的綠色氫能搬運解決方案,改方案既可以滿足市場的多維度需求,也為新氫動力帶來了可觀的營收。”陳海濤介紹。
在廣州地區,新氫動力與盈峰中聯中標黃埔區13臺氫燃料電池灑水車項目,2021年11月完成交付工作;在河北地區,新氫動力交付的25臺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在河北鋼鐵實現平穩運營……目前新氫動力已經在天津、北京、佛山成立總部共產及分公司工廠,未來1~2年內,將完成以天津、北京-京津冀生產基地、江蘇-長三角生產基地、廣東-大灣區生產基地、海南-自由貿易港生產基地戰略化布局。
“除了完成了國內首批氫能叉車批量交付,在中國石化燕山石化的應用得到了行業廣泛關注外,目前已經完成了石化行業,港口領域,倉儲物流領域的初步市場推廣。”陳海濤告訴記者,新氫動力還通過以地方政府、地方氫能產業基地、裝備園區等建立合作關系,綜合全國各地氫能推廣政策,協助其完善地方氫能產業、項目及設施推廣。通過自身產品、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以及諸多領先型技術,從產品應用、節能減排、數據管理,綠色發展等多角度進行示范推廣,與地方政府共同搭建以氫能為基礎的“綠色搬運體系”。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