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風送暖,萬物始綠。春風浩蕩中,全國兩會圓滿落下帷幕。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優化調整之后全力以赴“拼經濟”的奮進之年。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發展遇到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迎難而上。從黨的二十大到全國兩會,我們順著宏偉的藍圖指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共赴新征程。
開局關乎全局,遠征始于足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開局之年的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全國兩會,為社會吹響了時代奮進的號角,也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求穩、求進、求高質量,這與金龍2023年的發展布局不謀而合。
2023年3月5日全國兩會現場福建代表團
行穩致遠,金龍腳步堅定不移
疫情三年,對于物流行業是一次重創,行業正處于補貼退坡、重點區域市場逐漸飽和等多重壓力疊加之下,行業需求持續下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金龍客車抗壓前行,國內大中客銷售業績實現逆勢增長,書寫了向上突圍、向前開拓的精彩答卷!
2023年1月10日,金龍客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能源物流車經銷商和運營商,共聚廈門,召開了以“可信賴、共前行”為主題的“金龍合作伙伴懇談會”,明確表示將為合作伙伴打造極致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展適合不同場景的產品,以優異的產品競爭力為下游的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雖然壓力當前,但是金龍與合作伙伴們都始終相信,新能源物流車的前途是仍舊一片光明,只有持續合作共贏,才能行穩致遠!
2023年3月5日兩會現場
創新求進,金龍領跑中國速度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金龍客車始終堅持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中國制造,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助推產業創新升級。
2022年5月,金龍客車在廈門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推出了“智慧交通,數字孿生”金龍龍翼Smart GO智慧交通金磚示范項目;2022年6月,金龍“美好出行”生態大會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展,以線上直播方式向全球展示金龍更具競爭力和前瞻性、引領性的產品矩陣;2022年7月,2022廈門工博會上,金龍客車集中展示了自動駕駛產品矩陣,以實力展現金龍在智慧交通領域的領先優勢;2022年9月,金龍MTV整車電池一體化技術正式發布暨行業首款MTV整車電池一體化客車成功下線;2022年12月,全球首批燃料電池汽車高海拔測試在云南玉龍雪山景區進行,金龍客車首個完成所有測試項目……
金龍客車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汽車工業品牌的殷切期望,踐行“建設美好出行社區”使命,不斷以技術創新,在國際舞臺上領跑著“中國速度”。
脫胎換骨,贏得未來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要求制造業“全面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現在這里,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金龍客車發揮福建省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優勢,作為國內客車“走出去”的領路人,從國際化經營到產品覆蓋五大洲數百多個國家地區,產品出口占中國客車出口量的比例超過1/5,中國制造逐步走向全世界。
2022年金龍客車以“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的決心,發揚負壓車精神,強組織、深改革、促轉型、謀發展,實現了經營質量的大幅改善。2023年,金龍客車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全國兩會的戰略方向指引,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緊扣市場形勢變化和生產經營實際,明確“以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以國際化經營改善企業經營質量、以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運營質效、以對外合作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為核心戰略,爭優!爭先!爭效!奮力以“開局首勝”促“全年精彩”,全力跑向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征程,為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金龍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