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由宜昌城發所屬公交集團購置的70臺新能源公交車在夷陵區交付,本次交付的新能源公交車均采用了由楚能新能源研發生產的動力電池系統。
本次交付的70臺為今年第二批,12月12日已首發交付50臺且已全部投入運營。這70臺新能源公交車,由廈門金旅客車公司設計制造,交付的車型主要為10.5米和6.5米純電動車,其中首次引進的6臺6.5米微型公交投入使用后,將有效解決因局部道路狹窄公交線網無法覆蓋的問題,打通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
這批新能源公交采用楚能新能源自主研發的230Ah動力電池,單車搭載300kWh動力電池系統,續航里程超過350公里,首次實現了將當地生產的動力電池交付至當地新能源公交車使用。
據了解,該電池系統具備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循環等優勢,能充分滿足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統對電池高續航能力的需求,可提高公交車的運行效率和環保性能。
同時,本次交付的新能源公交車配備了主動防御系統、360環視系統和智能刷卡投幣一體機,新車功能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采用低入口設計,可實現一步登乘,車廂內部相比傳統公交車也更加寬敞平坦,乘車體驗更便利和舒適。
記者從宜昌公交集團了解到,本批70臺新能源公交車交付后,將第一時間投入運營到81、B616、B18、11路等線路上,將進一步釋放夷陵區和其他區域的公交運力供給,滿足群眾公交出行需求,對公交出行綠色化、出行服務效率化、運行線路網絡化、設施設備智能化起到推動作用,為市民乘客帶來“美好出行、人享其行”的更優解。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