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4月底開通首批公交地鐵接駁線后,本月下旬,廈門又將開通第二批接駁線。記者從廈門公交集團獲悉,第二批接駁線為8條,其中4條為新增線路,4條為現有線路調整升級,并擬優化首批開通的M6路、M8路兩條線路。
第二批開通的8條接駁線中,以首批接駁線開通后乘客主要訴求接駁區域為導向,在湖里和通、集美寧海、翔安南部新城等大型居住區開通3條接駁線,并將海滄萬科城片區的808路加密班次優化提升為接駁線。同時,為助力廈門經濟特區營商環境優化,擬在島內的自貿區象嶼片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湖里園區、軟件園二期、五緣灣商務區及集美的軟件園三期等熱門產業園區,新增、優化4條接駁線。
此外,結合第一批接駁線開通后的運行效果,為方便蓮花片區的蓮花小學、蓮花中學、實驗幼兒園、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等學校師生出行,結合M6路的潮汐客流特征,擬將M6路優化為311路工作日高峰專線。同時,為方便萬翔物流園片區乘客快速接駁地鐵殿前站,擬將M8路由中埔站延伸至萬翔物流園站始發,擴大線路的服務范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