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中國中車最新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氫能源市域列車重磅發布。此次發布的氫能源市域列車,最高時速160公里,可實現600公里超長續航。
置身最新發布的氫能源市域列車,寬敞舒適的座椅,淺藍色的內飾設計,智能照明系統,讓乘坐體驗大大提升;OLED車窗、雙曲面屏、超薄屏等智能化乘客信息顯示技術,可實現視頻直播觀看、出行信息查詢,為旅客拓展了無限乘車體驗空間。
據悉,氫能技術已在中車交通類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其研制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已成功應用到新能源客車、軌道機車上;氫能源有軌電車、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投入運營,真正實現“零排放”。
本次發布的氫能源市域列車同樣兼具數字化智能化的“黑科技”。車輛采用最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車輛自動喚醒、自動啟停、自動回庫等智能行車功能;同時采用車-車通信系統,優化了車輛控制流程,極大地提升列車運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另外,列車設置了多個智能檢測系統,數千個智能傳感器,像帶著隨車醫生,隨時自體檢,自感知,可對儲氫系統和氫燃料電池系統自動監控、診斷、防護,確保氫系統在行車過程中的安全可靠。列車采用5G大容量車地通訊技術,實現車地信息傳輸的多網融合,以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列車運行狀態進行評估,保障行車安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