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地鐵消息: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是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國制造”服務市民、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深圳地鐵集團與中國中車集團就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首列時速120公里A型中國標準地鐵列車項目研制獲重大突破。首車即將在11號線進入上線運營考核階段,該項目代表我國地鐵領域最新自主創新成果,屬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項目和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研制及試驗項目。突破國外技術壟斷13類30項部件實現自主化攻關,此次發布的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是以“中國標準”為主導,“心臟”“神經”“剎車”等核心零部件均實現自主化、通用化,關鍵零部件如軸承、芯片等也均實現了自主化、中國造。
01中國標準,自主研發
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標準”覆蓋率達85%以上。與常規地鐵相比,該列車實現了關鍵部件自主化、零件通用化、部件模塊化、系統集成化、功能配置化、整車標準化、產品系列化、產業規模化、行業規范化等,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全面自主研發,所有關鍵零部件均實現自主研發制造。
02技術突破,增強品質
該項目圍繞線路與噪聲關系、車輛與軌道耦合震動測試及輪軌關系、車輛氣密性展開專項研究,重點針對13類30項部件進行自主化攻關,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核心部件自主化,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產品統一的平臺,搭建城軌裝備中國標準體系,增強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03技術創新,滿足需求
以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的思路,通過持續加強自主技術創新,建立開放、創新、協同、共享平臺,能大幅提升零部件標準化和通用化程度。這種方式使造地鐵列車就像“搭積木”一樣,能大大縮短研制周期,高效率、高質量地生產,降低用戶成本,滿足用戶需求,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04技術攻關,自主可控
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等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中車牽頭實施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中車株機公司和深圳市地鐵集團合作展開技術攻關。最終,時速120公里A型中國標準地鐵列車項目從零件、部件到整車實現標準化,通過自主化攻關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
技術創新服務市民
為深圳軌道交通蓬勃發展貢獻“智慧方案”
01推進進度,服務市民
項目啟動兩年來,雙方項目團隊精誠合作,先后開展車輛設計聯絡、自主化攻關等,并通過鐵科院環線試驗驗證。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該合作項目進度,在深圳地鐵11號線率先開展線路實際運營考核,將用技術創新服務市民,引領我國地鐵加速駛入“標準化”“智慧化”新時代。
02通力合作,助力建設
過去十余年來,深鐵集團和中車株機公司集中優勢資源,組建核心團隊,通力合作,搭建多層級、多模式、寬領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研制地鐵列車、有軌電車、軌道工程車和綜合檢測車等各型車輛1360余輛,共同推動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產品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助力深圳軌道交通建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