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池黃高鐵控制性工程磨盤尖2號隧道全隧26日順利貫通,為全線架梁及后續的鋪軌施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據悉,磨盤尖2號隧道全長2521米,該隧道圍巖構成復雜,V、VI級圍巖占比78%,且節理裂隙及地下水較發育,自穩能力差。此外,該隧道還存在橫洞挑頂進主洞、反坡排水、圍巖變化頻繁、淺埋偏壓出洞等一系列施工控制難題。
為確保施工安全,項目管理團隊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和勘探工作,對于不同圍巖及時優化施工方案。同時,掌子面開挖采用水壓爆破工藝,大大提高了爆破效果及洞內施工環境。在保證施工質量方面,項目部投入智能信息化襯砌臺車、全液壓自行式仰拱棧橋等全工序智能化裝備,確保隧道襯砌施工質量。
此外,該隧道位于自然保護區境內,環水保要求嚴格,項目管理團隊在洞口設置四級污水沉淀池及污水處理站,確保了污水零排放。
池黃高鐵是武漢至杭州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121.625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后,將大幅提高安徽省交通基礎設施供給水平,形成一條串聯省內“兩山一湖”等眾多旅游資源的精品黃金旅游線路,對進一步拓展旅游市場、形成旅游產業一體化新格局、促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