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走進12號線丁家咀站工地讓人眼前一亮:硬化路面干凈整潔,標志線清晰明了;各個作業面,施工材料擺放有序;剛剛挖掘的渣土,全部鋪上綠色的紗網……12號線工程項目部負責人介紹,這是他們從進場施工開始,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標準建設取得的實效。
施工現場標準化。通過設置圍擋、沖洗平臺、護欄自動噴淋系統、施工降噪設備、PM2.5檢測設備等有效控制施工污染,建立完整有效的揚塵、水、噪聲的環保體系,實現了標準化作業和文明施工的統籌兼顧。
管理信息數字化。丁家咀站運用智慧工地建設技術參與到項目管理過程中,融入勞務管理、數據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塊,從而以智慧工地技術實現對項目的全周期管理。
項目區域園林化。項目部進場時,本著整體布局有序、溫馨舒適的要求,對生活區、工作區進行合理規劃,傾心打造出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綠色健康的舒適辦公生活環境,引導地鐵建設者成為推進項目發展和維護美好生活的奮斗者,讓大家在舒心工作之余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工地文化特色化。一幅幅美麗、和諧的建筑圍擋新畫卷徐徐展開。一張張干凈整潔的安全文化墻,一塊塊精致美觀的規范化標準化施工宣傳櫥窗,一面面建筑圍擋宣傳著黨的二十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清廉地鐵等內容,擦亮了文明城市的底色。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