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工程將實現全線通車!由交通規劃圖變為“實景圖”,互聯互通的交通主骨架日益清晰,天水人民期盼已久打通‘一山隔兩區’的夢想將圓夢。”5月11日,天水市三陽川隧道及引線工程項目工區負責人王興說,作為省列重大項目,該隧道的貫通,將徹底貫通橫亙三陽川片區與秦州主城區的交通瓶頸,為天水優化交通布局筑起了通衢大道。
三陽川隧道及引線工程于2020年3月開建,總投資16.4億元,由中鐵三局按PPP模式實施。項目起點位于麥積區鄧家莊,終點在巧河新村附近設置互通與既有麥甘公路相接。線路總長度5.012公里,其中隧道左幅長度3973米,隧道右幅長度4010米,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主要結構物為特長隧道2座,互通立交2處,框架橋2座,涵洞8座,預計今年年底通車運營。
“隧道施工中,洞內地質條件復雜,需要穿越巨型滑坡體、黃土膨脹巖和富水破碎帶,我們克服重重困難,攻克多處危難險阻,高標準嚴要求,抓工期、推進度、保安全、控質量,穩步推進施工進度。”王興告訴記者,目前,隧道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洞內裝飾裝修、機電和消防設施安裝以及路面排水溝工程的施工。近期,為了優質、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入場施工的200多人加班加點,開足馬力奮戰在一線,爭取保質保量推進施工進度。
據了解,秦州至三陽川城市隧道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拓寬城市空間,著眼構建“五區三縣”城市新格局、建設“三城三地三中心”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拉開城市骨架、構建城市快速交通網絡、促進三陽川新區和天水國際陸港快速發展的標志性工程。隧道的貫通,將為三陽川區域的農業和物流產業搭建起更加便捷的交通樞紐,提升各項產業的發展潛力,進一步拓展我市城市發展空間,優化區域交通布局,加快我市現代化城市建設步伐。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