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斜坡道連續皮帶機帶渣試驗
日前,北山地下實驗室建設項目螺旋斜坡道連續皮帶機在鐵建重工第三產業園下線,標志著全球首臺螺旋斜坡道小轉彎連續皮帶機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在全球地下施工領域,空間轉彎隧道是一項高風險、高難度的難關,而螺旋形轉彎隧道的施工更是難上加難。北山地下實驗室建設項目便是如此,螺旋形掘進隧道全長7.5千米,全程10%坡度下坡掘進并伴隨著水平250米半徑轉彎和豎直430米半徑轉彎,水平轉彎角度達到720度,總提升高度560米,工況十分復雜,目前國內外尚無類似案例。
其中,渣土運輸作為隧道施工中的關鍵環節,對施工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加之連續皮帶機具備運量大、距離長、安全環保等諸多優勢,無疑成為螺旋斜坡道隧道出渣的首選裝備。而既有的連續皮帶機一般為直線布置,無法滿足該項目的工況要求,這對連續皮帶機的研發提出了極大挑戰。
鐵建重工自2008年起開始研發制造皮帶機產品,至今已完成長距離隧道皮帶機100余臺套,皮帶機總里程超過400千米,積累了大量皮帶機產品設計經驗。自接到該項目以來,技術研發人員銳意創新,針對儲帶、調偏、驅動等關鍵技術點制定螺旋斜坡道小轉彎方案,實現不停機連續掘進,防止膠帶跑偏,提高設備使用壽命。設計方案于今年7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會。
自產品研制以來,鐵建重工研發與生產人員努力克服設計難度大、試驗場地有限、裝配時間緊、調試任務重、疫情影響供貨周期等重重困難,從開始裝配到試驗完成,僅用了1個月時間,試驗皮帶機在空載和帶渣工況均運行良好。
該產品的成功研制,作為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填補了國內外螺旋斜坡道小轉彎隧道連續出渣的空白,提高了鐵建重工皮帶機類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為空間轉彎隧道施工項目開創了典型示范,彰顯了央企擔當。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