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寧波市域鐵路慈溪線項目迎來正式動工。
作為全市軌道交通網中的市域鐵路,寧波至慈溪市域(郊)鐵路工程項目線路全長約64公里,共設車站13座,總投資320億元。
線路起于江北區孔浦站,經鎮海城區、龍山、掌起、觀海衛、慈溪城區,終至慈溪高鐵站。在龍山設車輛基地1座;全線設牽引變電所2座,分別是慈溪牽引變電所和龍山牽引變電所。初、近、遠期均采用4輛市域A型車編組運營,最高行車速度160千米/小時。
該項目建成后,主要解決中心城區與北部副城的快速直達聯系,為沿線居民和就業人員提供便捷的通勤服務。同時支撐城市空間向北拓展,加快構建“一體兩翼多組團”市域空間格局,對寧波都市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以往有所不同,此次集中開工由“金融工具”加持。充分合理地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既能有效拉動投資需求,又可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市域鐵路慈溪線項目正是受益者。”寧波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寧波抓住國家政策性基金投放的有利契機,在各級相關部門通力協作下,為市域線項目開通了審批“綠色通道”,打通了審批流程的堵點、難點,通過精準精細開展基金申報工作,為早日形成實物工作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日,《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先開段站前及相關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標段招標公告》發布,通蘇嘉甬高鐵控制性工程杭州灣跨海大橋、蘇州東隧道段將于12月初正式開工建設。通蘇嘉甬鐵路全線計劃2027年12月底建成。該條鐵路對慈溪補齊鐵路交通短板,提高綜合交通地位,融入上海都市圈、搶占灣區經濟高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成通車后,慈溪至上海虹橋約35分鐘,至寧波約16分鐘。
通蘇嘉甬鐵路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之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骨干線路。線路全長正約309.8公里,其中新建線路300.7公里,利用既有線9.1公里,設站10座。新建跨杭州灣雙線鐵路大橋1座,全長29.3公里,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對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正線設車站10座:南通西、張家港、常熟西、蘇州北、蘇州南、嘉興北、嘉興南、海鹽西、慈溪、莊橋。作為新建站的慈溪站,規劃建筑規模2.6萬平米,面積排第三。
“慈溪站工程預計明年開工建設,并與寧波至慈溪市域鐵路慈溪站同步建設,工程的建設將結束慈溪不通高鐵的歷史,開啟軌道交通的篇章。”市鐵路與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蘇嘉甬鐵路建成后,大大縮短慈溪至上海、蘇州、北京等地的時空距離,有望實現慈溪至蘇州、上海“1小時交通圈”,慈溪至北京5小時內到達。
交通就像流動的血液,推動著城市不斷向前發展,通達則地盛,地盛則繁華。近年來,隨著通蘇嘉甬鐵路、中橫線快速路、十一塘高速、寧波至慈溪市域快軌、慈溪杭州灣港區碼頭等一個又一個重大交通項目的推進建設,我市將邁向“陸海空立體化、滬杭甬同城化、全市域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發展新時代,加速構建長三角重要黃金節點。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