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2時58分,中鐵二局廣州綜合管廊二分部27#-26#區間盾構機刀盤精準突破26#工作井洞門連續墻,實現全國首例超小半徑轉彎水土回填盾構接收。
管廊27#~26#區間為單線隧道,區間長度810.341m,全程采用地下敷設,盾構機在27#工作井始發,先后穿越地鐵六號線、老舊倉庫、荔灣湖,最終以250m小轉彎半徑在26#工作井過站。
盾構區間沿線地質條件復雜,盾構掘進控制困難,易發生噴涌,易造成湖底沉降形成透水通道。為確保盾構安全順利接收,項目部強化技術支撐,開展技術攻關,嚴格控制掘進姿態每環及時糾偏;同時積極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營造“力爭上游”“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同時提升應急能力,不間斷地上地下巡視,多次開展應急演練,保障接收過程安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