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伴隨著一陣陣低沉的轟鳴聲,在打碎最后一塊土層后,由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十局)承建的濟南地鐵3號線二期工程向陽站至向臨區間風井右線“前進二號”盾構機順利穿墻而出。此次貫通是濟南地鐵3號線二期工程9月份第二次線路貫通,也是兩個月內第四條線路貫通。該線路的貫通,為濟南地鐵3號線二期工程全線按期建成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項目順利完成今年產值目標奠定了基礎。
向陽站至向臨區間風井全長1.46千米,該區間為單圓盾構區間,起點接向陽站,向北沿機場路敷設,下穿青銀高速橋、小清河及南水北調干渠后,接臨港站。掘進地層基本為全斷面粉質黏土、粉土,由于穿越地表河流及黏性地層等環境風險因素的影響,為盾構施工帶來嚴峻考驗。
面對盾構掘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技術難點,為降低施工風險、確保盾構掘進各項節點順利完成,中鐵十局建設者嚴把施工質量,筑牢安全底線,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優化資源,主動作為,科學謀劃,在施工生產中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不斷細化工程參數、及時掌握施工變化,確保盾構機掘進施工安全。同時項目持續優化施工方案,有效克服工期緊、任務重的困難。項目緊盯節點目標任務進行分解細化,制定切實可行措施,攻克技術難題,解決施工干擾,最終順利完成此次貫通任務。
項目建成后,將極大程度上緩解濟南主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徹底實現人口分流,進一步促進城鎮化發展。增強濟南遙墻機場、臨空產業經濟區與主城區的聯系,借助區域交通條件的改善優化投資環境,推動部分企業從城市中心區外遷,吸引更多人才扎根濟南、服務濟南。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