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六工區項目出段線區間左線雙模盾構機“八局75號”順利始發,這是該工區首臺盾構始發,標志著六工區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為推動項目實現高質量履約提供重要力量。
本次盾構由觀月明挖區間順利始發,與正線分離后上跨觀月區間右線隧道,向西北穿越華星濕地公園、側穿東坑水橋、下穿茅洲河,之后下穿新建大凼水后進入塘明路,向西南接入車輛段。
區間全長1066m,主要穿越地層為砂質粉質黏土、中砂、粗砂、礫砂、全風化強風化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
結合區間復雜地質、線路周邊環境以及設備特點,為滿足盾構施工的適應性、安全性需求,項目最終選用土壓/泥水雙模盾構施工。
為順利完成本次盾構始發,地鐵建設者們不等不靠、主動出擊:
第一,多方聯動,掃清始發障礙
在相關政府部門和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主動采取積極措施,順利完成遷改河道、給水、排水、燃氣、通訊、電力等多類管線,為推進線路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第二,攻堅克難,加強工作協調
項目團隊先后克服了場地分段移交、施工場地狹小、地質條件復雜、夜間施工時間受限、有效作業時間較短、協調工作量大、施工工法多、難度大等一系列困難,并積極制定舉措為盾構始發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改善方案,保障施工安全
為確保此次盾構始發順利進行,項目團隊集中智慧,不斷優化交通疏導、管線遷改、盾構機安裝等方案,促進了工程建設進度,并提前在盾構區間內布置管線監測點,進行數據采集,加固盾構穿越巖層,做到未雨綢繆,保證施工安全。
13號線二期(北延),一條連接起南山、寶安和光明的通勤快線。13號線二期(北延)起于 上屋站(不含),止于 公明北站 。
線路全長約 19.23 km,設站 11 座,車輛段 1 座。全部采用地下敷設。
截至目前,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全線 17 個明挖工點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
10個工點完成圍護結構圍閉,5個工點主體結構封頂;
土方開挖完成75.5%、主體結構完成52%;
盾構下井21臺次,始發19臺次;
2條隧道單線貫通,1條隧道雙線貫通;
1個附屬結構圍閉。
13號線二期(北延)串聯起光明區科學城、中心區、鳳凰城,建成后將有效支撐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與13號線、13號線南延串聯后,未來將縱貫 光明、寶安、南山三個行政區,南連 香港 、北接 東莞。
屆時,將有效助推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發展,對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灣區互聯互通”交通格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